首先我是一個菜鳥,看視屏醞釀了兩周才開始制作。在這兩周里看了三遍視屏,第一遍認真看完,第二遍一邊看一邊畫圖,第三遍基本理解電路。
第一次去實驗室,練焊接,第一次焊,焊的好爛,然后設計電路圖,在板上擺好。一個下午過去了好像什么都沒做出來,有個同學已經把板焊好了,沖動是魔鬼,當然板是不響的。
回到宿舍非常精確地調完了全部要用的可變電阻,確認電路圖。2點了,睡覺。
第二次去實驗室,繼續練焊接,焊滿了整塊練習板,總結了幾點經驗:1)先找好的電烙鐵,焊頭要尖;2)焊前先清洗焊頭,在它表面鍍上一層錫;3)電烙鐵45度握住,先放電烙鐵,再塞錫線,然后錫線拿開,電烙鐵輕輕上提,就回焊成一個圓錐形狀;4)焊線先焊點,再在兩點之間焊錫,兩點間焊成眼鏡形狀。自以為焊接技術過關了,開始焊輸入電路,線焊得好粗,用示波器觀察觀察輸入波形,主要驗證該電路可用。然后就是有確認了一遍可變電阻的值。
第三次去實驗室,焊放大電路,焊得很謹慎,一個下午焊完了放大電路。
本來計劃各自焊完輸入部分,放大部分,功放部分,然后用示波器逐一調試。當天晚上在宿舍一時沖動,焊完了整塊板。一接電池,喇叭發出刺耳的聲音,震碎了我的心,難道沖動真的是魔鬼?我很快鎮定下來,一不做二不休,動手調電阻。因為電路焊好后是不能測出可調電阻的阻值的,所以做出這一步是要很大勇氣的。在失敗中總結了幾點經驗:1)視屏上的電阻值是算出來的,要成功做好這塊板,還是要通過調試的,Re1要調精確點;2)若喇叭發出刺耳的聲音,可通過調節放大電路的Rb,Rc,Re2來改變靜態工作點;
這里總結幾條非正式關系: Re2 ↓,Ub ↓ Uc ↓快 Rc ↓,Ub ↑慢 Uc ↑
Rb ↓,Ub ↑ Uc ↓
3)亂搞一通后喇叭居然發出聲音,一邊調電阻一邊測Uc,Ub和Ube,要求Uc=4.5V,Ub=2.25V,Ube=0.6~0.8V。又搞到2點,睡覺。
第四次去實驗室,要把音響放大電路調到足夠完美。示波器ch1接輸入端,ch2接輸出端,看波形。我用的聲源是曹格的背叛,從示波器看有失真,但聽起來還是可以的。換成MP3耳機輸入,再換一首歌,張杰的天下,聲音適中,完美輸出,聲音放到最大,示波器看有失真。估計是輸入太大了。換成真人發音,基本上是原聲,沒有噪音。從示波器看估計有二三十倍。又總結了幾點經驗:1)去實驗室調試有個好處,就是不僅提供了示波器,還提供了穩壓9V直流電源,調試的時候可以保證誤差最小;2)還是先用外用表調節靜態工作點,使Uc為Vcc的一半,Ub為Vcc的四分之一,Ube在放大區;3)調節好靜態工作點后就不要再對電阻進行大變動,若喇叭有刺耳的聲音,可先調節輸入端的電阻或者Rw,實在不行再調節放大電路,降低放大倍數。
PS:音響放大電路中我用了10Ω、1kΩ和15kΩ的固定電阻,用上這些固定電阻不影響調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