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兩套東東出問題了,一套能收到數據,但不能以正常波特率發送數據,另一套收不到數據,但可以正常發送。其它都正常,同樣的設計,同樣的硬件,同樣的軟件,同樣的焊接,同樣的環境,不一樣的結果。而且兩個出的問題還不一樣。所有的對比測試結果都一樣,難道是單片機不好使?作為成熟應用這么多年的產品,51單片機直接出問題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計,直接懷疑是我的問題,然后開始痛苦的排故歷程,無果,拿著示波器追信號,幸好硬件軟件都是自己干的,送來的信號已經到達單片機的RX引腳,單片機沒有反應,但它可以在TX腳發送數據,硬件損壞?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整個單片機就壞了一個串口單元?似乎沒有可能,51單片機的年紀也不小了,不應該懷疑它的可靠性。最后也沒有找到原因,但問題出現肯定是有原因的,在那?其實從板上拆一個PLCC44封裝的單片機不難,但是元件安裝太密,還得拆掉其它東西才能拆單片機,最后終于打定決心拆片子,如果我沒問題,那就是單片機的問題,用掉一卷除錫絲,才把插接件吸干凈,然后吹下片子,找出其它片子,裝到帶座的測試板上,下載,上電,正常。再裝上拆下來的片子,下載正常,上電,故障重現。問題終于找到了。另一個測試的故障也得到重現,換上其它片子,問題解決了。然后把好用的芯片裝上,問題解決了。也許有其他原因,但我認為主要是單片機部分功能電路失效造成的,這些器件不是這次訂購的,而是以前的存貨,有些做過可靠性或穩定性試驗,反壓,脈沖干擾等等,留下了后遺癥,試驗室搬家后一整理,混到一起了,有些芯片就留下隱患,但也并非完全不可用。沒有挑出來,就害人了,然后花了一小時挨個測試,找到十多個有問題的,直接扔掉,免得再費事。下次準備換用其他型號單片機,趕趕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