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大三了,我個人覺得自己過去把太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十足是一種浪費。以前很努力的學習,也得過獎學金,可以說以前學習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獎學金,不過現在想起來,真覺得有點得不償失。我很早以前就接觸單片機了,雖然算不上精通,但是搞一些小設計的話,自認為還可以。對于一個單片機的發燒友來說,單片機的編程器似乎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我自己以前買的一塊開發板可以進行編程,但是我的開發板只能燒SST和STC的芯片,對于常用的AT89S系列卻不能燒錄。我覺得AT89S系列的芯片應該是最常見的了,很多的電子商店都有得賣,因此我有必要做一臺能燒錄此種芯片的編程器,那怕是簡易的也可以。
從搜集資料到做板焊接,足足花了2天的時間,終于把51單片機的編程器給弄好了(見圖1~3)。我做的這個板純粹是一個編程器,不是單片機實驗板。它不但有并口,還有串口。通過9針串口線可以對SST、STC等芯片進行編程;通過25針的并口線不但可以對Atmel公司的51(AT89S系列)、AVR單片機進行燒寫(電路參考51黑單片機網的http://www.zg4o1577.cn/bianchengqi/AT89s51bianchengqi.htm),還可以對Altera的CPLD/FPGA,當然這需要進行相關的設置,并且用isplay(見圖4)軟件進行操作,之所以能夠燒寫Altera公司的CPLD/FPGA,因為這個編程器的并口部分本身就是按照Altera的BYTEBLAST線來做的。
圖(1)51編程器的最終實物
圖(3)編程器的PCB板(此為感光板做的單面板)
圖(4)isplay軟件界面
雖然業余的小制作會對學習有那么一點點的耽誤,但是每當我成功之后,這種成就感與滿足感夠我High好幾天了,耽誤的一點時間又算得了什么。不過,這次做板的經歷卻讓我注意到了幾個問題,在業余的條件下做板,線寬盡量不要小于15mil,最好以20mil為宜,對電路板進行鋪銅時,鋪銅區與線之間的距離(默認為10mil)要大一點,建議為40mil或者更大,否則的話,很容易造成電路線路的短路,但是如果不鋪銅的話,在做板的時候,腐蝕會久一點,甚至會浪費很多三氯化鐵。
不管怎樣,業余的小制作就先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