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開始接觸51是上大二的時候,那時候,哪知道51是什么東西,只知道有本叫《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書是自己的專業必修課。當老師說道,“單片機”是一個微型計算機的時候,我還在感慨,就這么個小東西(DIP40),能跟強大的計算機媲美嘛!
緊接著,51單片機的第一個實驗就是在proteus上面的仿真。由于,當時剛剛開始開數、模電課程,所以對電路中的單片機的P0口外接的8個I/O口分別和一個470R的電阻和一個led串聯后并聯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簡單的流水燈電路還不是很理解。緊接著,就是老師在keil里面輸入了幾行匯編代碼,“下載”到單片機里面(proteus里面的),只見,led開始閃爍了。隨后就是老師隨便動了幾行代碼,led就開始,“奇數亮,偶數滅......”!
至此,51單片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老師們就開始把51的一些外圍的最小系統給大家做了介紹,并把51外圍的一些經典電路圖給大家,并且鼓勵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小電子市場上買些元器件回來自己做一個開發板玩玩。
現在想想,自己當時可能是真的被51這個東西給吸引住了,屁顛屁顛的跑到城隍廟的小電子市場上把元器件給買回來了,好一通折騰(沒記錯,是整整花了三四個晚自習啊,最遲的時候是焊板子焊到晚上11點多,傳達室的大爺過來催著讓我回宿舍的,有時候想想,也不知道那時候自己哪來的這么好的耐心的)。終于把板子焊的差不多了,找來了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的電路都用外用表測了一番過后,確定沒問題了,就開始給開發板通電下載程序了。原本以為,所有的付出在此時會有點小小的回報的,沒想到,下載軟件上就是提示無法下載程序,又是好一通折騰,電路又復查了一遍,發現是232芯片上的一個小瓷片電容虛焊了,用烙鐵補焊了下,這回還真成功了,程序下載進去了,led開始閃爍了!當時,別提那個高興了,感覺自己這么長時間的付出總算是沒白費啊!
后來就是關于51外圍的一些經典小實驗,嘗試著自己編程實現特定的特定功能。寫到這里,個人覺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只有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自己才能在其中尋找到樂趣。
最后,也是51讓我愛上了電子小制作,沒事的時候,自己做些單片機的“模擬交通燈控制”、“模擬路燈控制”等一些小制作,都是了在其中的!
下面是本人大學期間自己做的第二塊51開發板(第一塊實在有點慘不忍睹,只知道實現基本功能沒問題),謝謝大家!!!
杜邦線:
MAX232串口線:
USB轉串口線:
USB電源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