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Hi-Fi音響的朋友都清楚,高保真音響除了具有很高的信噪比(背景噪聲的指標,越高越純凈)之外,一個同樣重要的指標是各個頻段信號的如實還原,由于功率放大器對不同頻率的輸入信號,其輸出功率是不同的,造成低頻和高頻的功率往往不夠,超低頻段功率甚至只有中音段的三分之一,這就是為什么中低檔音響低音不足,高音不脆的主要原因。當然,音箱的質量高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里不做討論。
傳統音箱采用二分頻或者三分頻,人為將聲音信號分開,讓不同的喇叭體現不同的音頻。由于音源在功放環節已經衰減,這種方法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后來,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能不能在信號輸入環節就將各個頻段分開,然后用不同的功放推動呢?事實證明是可行了,雖然大大增加了功放的數量,事實上對元器件的要求反而降低了。具體做法就是在功放前置放大電路前加裝分頻電路,就像一堆散錢擺在你的面前,需要你將大鈔、毛票、硬幣分開存放一樣。
加裝前置分頻器有沒有缺點呢?我認為前置分頻器如果對分頻臨界點的分解不夠徹底,那么這些信號會被2個功放電路進行放大,從而出現功率過大造成的失真。問題的根源是因為分頻器是模擬電路,模擬電路對解決這些東西并不是很擅長,總有一些信號因為元器件的問題而被漏掉。
那么,能不能設計一種數字分頻器直接將信號送給功放電路呢?
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錄音棚的時候就將這些東西分開。但是這可是關系到整個影音發行行業的革命性問題,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解決。但是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如現在熱火朝天的1080P,就是企業標準推向市場,成為行業標準的成功案例。
退一步來講,如果不能在發行環節制作成看似復雜的分頻音樂信號,那么我們可以使用軟件將音樂信號進行數字分頻,由于軟件是可控的,將不屬于自己頻段的信號完全摒棄,然后設計一種分頻聲卡,直接輸出多頻段模擬信號,不就解決了嗎?當然,*一個人的力量,這種聲卡是做不出來的,但對于企業來說,這種聲卡不存在任何技術瓶頸。
上述的在電腦上進行數字分頻,應該只是革新的第一步。就像386時代的視頻解壓卡,是一種固化的軟件,我們也可以將這種軟件進行固化,寫在芯片里面,做成硬件。這樣,一種稱為“數字多頻段分頻器”的東東就產生了,它直接讀取cd等數字信息,然后分解成不同的頻段送給功放器,根據客戶要求的不同,我們可以分為“三分頻”直至“七分頻”(再多就沒有意義了),當然,三分頻需要3對喇叭,七分頻就需要7對喇叭了!
設想一下,隨著這種特殊的播放器的普及,發行商不會無動于衷吧?到時候將會出現一種直接分解好了的音頻文件面試,數字分頻器也就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歷史有很多是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傳統功放器一直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數字分頻就會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