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聲控模型,是基于數電和模電的比較簡單的電路,它的電路圖可以分為:聲控脈沖發生電路——單穩態延時電路——功率驅動放大電路。下面就其原理簡單的介紹下:
1.工作原理:
它實際上是一個“聲控延時小燈”電路。駐極體與晶體三極管VT1,電阻R1,和電阻R2等組成了聲控脈沖觸發電路,時基集成電路IC與電阻R3,電容器C等組成了典型單穩態延時電路,晶體三極管VT2,VT3和電阻R4,R5等組成了小電珠H的功率驅動放大電路。整個電路的電源由干電池GB提供。
平時,由于晶體三極管VT1的偏流電阻R1取值較大,所以VT1趨于截止狀態,其集電極輸出電壓高于1/3VDD=1.5V(VDD等于電源電壓,即4.5V),與之相連的時基集成電路IC的低電位觸發端2腳處于高電平,單穩態電路處于穩態。電容器C兩端通過IC的7,1腳被IC內部導通的三極管短路,IC的3腳輸出低電平,VT2,VT3均無偏流而截止,小電珠H不發光。
當在有效距離范圍內拍一下手掌時,突發的聲波被駐極體接收,并轉換成微弱的電信號,該信號的正半周經VT1放大后,從其集電極輸出負脈沖,時基集成電路IC的2腳獲得瞬間低于1/3VDD=1.5V 的低電平觸發信號,使IC組成的單穩態電路受觸發進入暫穩態(即延時狀態),IC的3腳輸出高電平,VT2獲得適合的偏流而導通,VT3進入完全飽和導通狀態,小電珠通電發出亮光,隨著IC的3腳變成高電平,IC內部導通的三極管截止,解除對電容器C的短路,電池GB通過電阻R3向電容器C開始充電,當C兩端的充電電壓(即IC的高電位觸發端6腳電位)達到2/3VDD=3V時,單穩態電路翻轉恢復穩態,IC內部三極管重新導通,C通過IC的7,1腳放電并被再次短路,IC的3腳重新輸出低電平,導通到VT2,VT3失去偏流而截止,H斷電自動熄滅。
電路中,小電珠H每次延時點亮的時間長短,取決于單穩態電路中電阻器R3,電容器C的時間常數,具體可以通過公式:T=1.1R3C來估算。按圖選擇R3和C的值,H延時點亮的時間約為1min。在晶體三極管VT1電流放大系數β,R1電阻值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R2的電阻值,可調整靜態時IC的2腳電位高低,也就是說,通過適當調整R2的電阻值,可以控制聲控靈敏度。
對于555就不多說了,還有三極管,數電模電課本上都有,但是在這里,有一點需要說的是,555的5腳一定要接一個小電容抗干擾,雖然理論上可有可無,但是實際的結果是,如果你不接電容,那么打開電源,2腳會是1/2Vcc,就是說3腳會出去高電平,因此燈開始是亮的,這是在我的數電老師的知道下得出來的結論。對于駐極體的使用,可以查查資料,看看原理,還有,這個駐極體最怕靜電,很容易壞,所以焊接的時候必須關掉電源。這個駐極體是我把寢室的座機拆了,所以室友挺支持的,感謝啊
在此感謝劉老師對我的耐心指導,我會繼續努力的。
由于是第一次手工制作,所以板子焊的不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