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讀初中還是讀高中時,在一本學校發的電腦上機書上看到過有關Linux操作系統的介紹,那時的我就對神秘的Linux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立志在我以后買電腦一定要裝上獨特的Linux系統。也許是我受電影里的電腦高手的影響,片面的認為真正的電腦高手是不需要操作鼠標的,直接在鍵盤上快速的敲擊比移動鼠標要快的。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電腦的操作方式,這不容易被普通人們接受,于是更人性化的操作系統Windows逐漸的被很多人接受了,但是它不是免費的,而且價格也不便宜,這軟件也是花費了很多的人力資源的。不收費是開發不出來的。隨著電子技術與人們精神、物質各方面生活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對電腦的依賴越來越強,而且對桌面操作系統的習慣,使得Windows系統炙手可熱。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破解版windows系統的泛濫成災。還由于Microsoft的長遠打算,對于在我國的盜版現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我周圍的同學(包括我)對電腦操作系統的整體認識,還遠遠達不到完全控制電腦的級別。好像電腦是受我們控制的,要放個歌,點一下按鈕就是了,可當電腦出了一點小問題時,卻素手無策,不知從何下手,甚至有的連最基本的軟件都不會安裝。 特別是現在網絡的快速,已經不是我們在控制電腦了,而是反之。
我的專業有四個大的方向:嵌入式,FPGA/CPLD(EDA技術),DSP,流水線。由于剛學這個專業時,就有老師不斷的說嵌入式的美好前景,我也就潛移默化的朝這個方向去學,首先就是學單片機,學到現在我也只能算是一個入門級的單片機學習者。當我知道學嵌入式開發用到Linux時,立馬就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與激情,只是礙于數電模電、單片機的基礎不是很牢固,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學。現在想來,大一時就應多做一些作品,看到別的同學自己做的單片機開發板,電動小車,各種很多的作品時,心里就很虛。我無非就是在軟件編程方面還過得去一點點。我覺得你沒有實物,做不出來實物,就只能是紙上談兵罷了。
現在總覺得時間不夠,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自我感覺我這一年學的知識比初中高中學的總和還要多。以前我讀高中老是這樣認為,“如果我努力了,高考即使失敗,我也對得起自己,父母,也不會后悔”,因此,我每天都在教室努力的做題,讀書就是為了將來不后悔。現在看來,我那時真他*的是一SB。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那時我也真就好象是還沒開化一樣,只局限一個小的環境里,又能看得多遠呢?
現在我的電腦里終于裝了一個正版的操作系統了,完全免費的Linux。Linux操作系統最初是由芬蘭的一名名叫Linus的學生開始的。Linux的第一版是由1991年發布的。它是一個開源軟件,由網絡上很多的志愿者與業余軟件愛好者共同開發維護,每個人都可以重新編譯它,只要遵循一個好象是叫GPl的協議即可。Linux主要有三大用途:作為嵌入式操作系統,作為像Windows的個人桌面系統,作為網絡服務器的系統。由于Linux安裝的可定制性,即軟件的可裁剪性。使它適合作為嵌入式的操作系統來用。這個星期主要是學會了Linux的安裝,及一些Sheel命令(ls .. -l pwd ll cp cd rpm rm -f ,while ture ; do sleep 1; done chmod )與部分軟件的安裝,(linux qq,)。學了幾天的Linux,整體感受就是上網好快,還可以多用戶切換,操作比Windows透明許多。不過在桌面操作還沒有Microsoft Windows成熟。而我們學嵌入式更多的還是用的是Linux的終端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