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STM32串口通訊,接收及發送都沒有設計硬件FIFO,這對大部分程序員來說,算是一個硬傷。但實際上,由于STM32串口可以利用DMA收發,這樣比固定16字節的FIFO更靈活。
在編寫串口接收的bsp層代碼時,同時啟動DMA接收和空閑中斷,就可以實現一個硬件接收緩沖,在空閑中斷中,
實現數據從硬件接收緩沖的讀取。
串口接收bsp層接收緩沖兩層結構
--第一層FIFO硬件接收緩沖 (第一層硬件FIFO接收緩沖,利用DMA自動傳輸,不占用CPU時間,一般大小可設置為16-1024字節)
--第二層FIFO軟件接收緩沖 (第二層軟件FIFO接收緩沖,在DMA傳輸完畢中斷中處理,緩沖可設置的比較大,一般是1024~8192字節)
但實際上,由于STM32串口可以利用DMA收發,這樣比固定16字節的FIFO更靈活。
同時啟動DMA接收和空閑中斷,就可以實現一個硬件接收緩沖,空閑中斷中,實現數據從硬件接收緩沖的讀取。
在3至10Mbps串口通訊的情況下,只有這一個辦法。逐個字符中斷式接收來不及。
發送一般沒有問題,這里主要說接收。波特率低的話,中斷可以。波特率高的話,如果是5Mbps,2.2微秒需要接收一個11位串口字符,中斷方式顯然不現實。
HAL庫的串口中斷函數,并沒有認真考慮DMA和空閑中斷,非常不專業。
中斷函數應該展開(高速收發僅打開發送完成中斷和空閑中斷),DMA中斷應該跟根據用戶定義存在別名。
沒有空閑中斷,應該算是HAL庫不完善。
另外,接收完數據,不應該自以為是的關閉串口,應該由用戶決定是否關閉。
HAL庫串口空閑中斷處理代碼:
/* UART in mode Transmitter end --------------------------------------------*/
if(((isrflag & USART_SR_TC) != RESET) && ((crlits & USART_CR1_TCIE) != RESET))
{
UART_EndTransmit_IT(huart);
return;
}
/* UART in mode Receiver end -----------------------------------------------*/
if(((isrflags & USART_SR_IDLE) != RESET) && ((crlits & USART_CR1_IDLEIE) != RESET))
{
/* Clear the UART IDLE pending flag */
__HAL_UART_CLEAR_IDLEFLAG(huart);
retur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