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結構
(英語:Harvard architecture)是一種將程序指令儲存和數據儲存分開的存儲器結構。中央處理器首先到程序指令儲存器中讀取程序指令內容,解碼后得到數據地址,再到相應的數據儲存器中讀取數據,并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通常是執行)。程序指令儲存和數據儲存分開,數據和指令的儲存可以同時進行,可以使指令和數據有不同的數據寬度,如Microchip公司的PIC16芯片的程序指令是14位寬度,而數據是8位寬度。
與馮.諾曼結構處理器比較,哈佛結構處理器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使用兩個獨立的存儲器模塊,分別存儲指令和數據,每個存儲模塊都不允許指令和數據并存;
2、使用獨立的兩條總線,分別作為CPU與每個存儲器之間的專用通信路徑,而這兩條總線之間毫無關聯。
改進的哈佛結構,其結構特點為:
1、使用兩個獨立的存儲器模塊,分別存儲指令和數據,每個存儲模塊都不允許指令和數據并存,以便實現并行處理;
2、具有一條獨立的地址總線和一條獨立的數據總線,利用公用地址總線訪問兩個存儲模塊(程序存儲模塊和數據存儲模塊),公用數據總線則被用來完成程序存儲模塊或數據存儲模塊與CPU之間的數據傳輸;
哈佛結構的微處理器通常具有較高的執行效率。其程序指令和數據指令分開組織和儲存的,執行時可以預先讀取下一條指令。目前使用哈佛結構的中央處理器和微控制器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芯片,還有摩托羅拉公司的MC68系列、Zilog公司的Z8系列、ATMEL公司的AVR系列和安謀公司的ARM9、ARM10和ARM11。
馮·諾伊曼結構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也稱普林斯頓結構,是一種將程序指令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合并在一起的電腦設計概念結構。本詞描述的是一種實作通用圖靈機的計算裝置,以及一種相對于平行計算的序列式結構參考模型(referential model)。
本結構隱約指導了將儲存裝置與中央處理器分開的概念,因此依本結構設計出的計算機又稱儲存程式型電腦。
馮.諾曼結構處理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必須有一個存儲器;
必須有一個控制器;
必須有一個運算器,用于完成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必須有輸入和輸出設備,用于進行人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