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申請:(包括選題的意義與目的、文獻綜述、研究現狀、創新思路、論文提綱、進度安排、參考文獻等。)
一.選題的意義與目的:
步行是一種最簡單、也是最好的健康鍛煉方法,這已被中外運動醫學專家所認可,步行可以增強人體的心肺功能,增強肌肉,骨骼的力量,同時還可以緩解緊張情緒,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但是,專家也指出,步行雖然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運動健身項目,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其鍛煉的方法和要領,同樣也不能達到應有的健康效果,想要走出健康來,在鍛煉時就要保證一定得頻率、強度和距離,因此計步器成為人們保證步行鍛煉質量的一個好幫手。步態作為生物特征之一,在身份識別、運動分析、室內定位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1]。計步器利用人行走時的步態特征,可以準確地對人行走的步數進行記錄。目前,計步器主要包括機械式計步器和電子式計步器[2]。機械式計步器成本低,但是準確度和靈敏度差。電子式計步器多采用加速度計,通過測量人行走時的加速度變化來實現計步功能。
計步可以督促使用者的每一步都對健康有裨益。成功的要素之一是持之以恒,健身也不例外,當每天看到自己的健康目標達成,那種強烈的成就感,會讓自己有勁頭持之以恒地開展這樣的健康運動。
二.研究現狀及文獻綜述
近年來,在歐美日,電子計步器這種“教練式”健康步行管理工具非常受歡迎,每天行走時帶上電子計步器,它不僅能精確顯示行走時的步數和時間,還能實時掌握步行中卡路里消耗量以及燃燒脂肪量,讓步行者更為精確地走掉脂肪、走掉各種潛在的健康風險,有效掌控步行效果,讓健康管理更有信心,更為輕松。
斯坦福大學的德娜-布拉瓦特博士分析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等地的計步器實驗結果,發現在接近3000人的研究樣本中,計步器使用者運動量平均提高了27%,體重普遍下降。同時,他們的血壓也降至正常范圍,突發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顯著降低。
目前計步器有機械式和電子式兩種。機械式計步器依靠內部簧片的振動產生電子脈沖 , 進而達到計步的功能。其準確性和靈敏度較低。電子式的計步器通過測量人體行走時加速度的變化,來達到計步的功能。電子式計步器有較好的準確性和靈敏度[3]。
本設計主要是運用了基于51單片機的的計數設計,以51單片機為核心,加速度傳感器ADXL345采集信號,LCD1602顯示步數。本設計數字計步器就是按照這個程序來達到進位計數的功能,和計數器的功能相似。我們通過此課題的設計,可以掌握液晶的顯示原理,同時還熟悉了計步器的工作原理和制備工藝。
三.論文提綱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2 課題的提出及意義
1.3 課題設計的內容
2. 多通道遙控開關設計 2.1 設計要求
2.2 設計思路
2.3 系統結構
3. 硬件設計 3.1單片機最小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3.2 ADXL345硬件電路設計
3.3 1602液晶硬件電路設計
4. 軟件設計 4.1計步器軟件設計
4.2 1602液晶顯示軟件設計
5. 調試 6.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A 實物圖
附錄B 原理圖
四.進度安排
1. 2015年11月25日-2016年3月6日 文獻調研,初步確定設計方案,編寫開題報告 2. 2016年3月7日-2016年3月20日 確定總體方案,硬件設計,購買元器件,制作硬件 3. 2016年3月21日-2016年4月10日 硬件完善及軟件系統調試 4. 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24日 完善設計,撰寫論文 5. 2016年4月25日-2016年5月6日 繼續完善論文,準備答辯
五.參考文獻
[1]劉燕,李月香.基于加速度計的步態數據無線采集系統設計[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9(5):43-45
[2]宋浩然,廖文,趙一鳴.基于加速度傳感器ADXL330的高精度計步器設計[j].傳感技術學 報,2006,19(4):1005-1007.
[3] 宋浩然,廖文帥,趙一鳴.基于加速度傳感器 ADXL330 的高精度計步器 [J].傳感技術學報,2006(4):26—29.
[4]韓文正,馮迪,李鵬,馬文超.基于加速度傳感器 LIS3DH 的計步器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2(11):97—99.
[5]黃建銘,葉修恒,蘇志信,吳定錕.計步器的設計與應用 [D].臺中市:逢甲大學,2009.
人體行走模型
[6]蘇麗娜,董金明,趙 琦. 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計步系統[J].測控技術,2007,26: 163- 165.
[7]趙文博,劉文濤.單片機語言C51程序設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8]李曉林,閻高偉.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11.
[9]孫江宏,李良玉.Protel 99電路設計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10] 高偉聰 王亞平.《 Proteus 和 Keil 在單片機控制系統仿真中的應用》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
(如果篇幅不夠,可另加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