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學單片機的LED發光二極管和蜂鳴器,再利用C語言雪系單片機的時候還是有些問題的,如在C語言中不能出現死循環,一旦出現死循環就會使程序壞掉,甚至會使電腦死機。但是在單片機程序里頭就需要死循環來使某些指令和程序持續運行。
在圖書館借的書大部分使關于匯編語言和單片機的書籍,這就使人感覺比較郁悶的,花一年時間來學C語言就是為了為單片機打下個基礎,現在還要去學匯編就得不償失了,還使得我們原來的努力都成了無用功。換句話說現在我們只能靠網上的和圖書館借來的單片機書籍(上面的基礎知識還是挺好的)來摸索著學習了。
最近在學數碼管,比較困難的就是關于鎖存器的理解。每個數碼管有八個角,共有八個數碼管,單片機上面控制數碼管通短的端口加上鎖存器的端口才十個。是如何讓它顯示出不一樣的數字和運動的數字?就是用單片機的運算速度使數碼管的端口不停地轉換,人眼睛的視覺暫留在數碼管的LED每秒超過25幀的時候從感官上看會覺得它是一直都在亮的。
再點亮數碼管的時候避不開的東西就是對鎖存器的操作,鎖存器就是一些接口的集合,當鎖存器不工作時,不管單片機輸入高電平還是低電平,都不會改變,所以要先設置鎖存器,下面這個程序在"51hei單片機學習板"上測試通過,大家可以借鑒一下,這個板子2片74hc573 一個控制段一個控制位都接在p0口上。
下面是電路圖和程序:
11112.jpg (50.44 KB, 下載次數: 98)
下載附件
2010-4-6 00:45 上傳
#include<reg52.h> #include <intrins.h> //一個移位函數的頭文件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義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義 sbit dula=P2^6; //數碼管段選鎖存端 sbit wela=P2^7; ////數碼管位選鎖存端 uchar code table[]={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void display(uchar,uchar,uchar,uchar,uchar,uchar); void delay(uint x); void main() { while(1) { display(6,5,4,3,2,1); //始終顯示 } }
void display(uchar one,uchar two,uchar three,uchar four,uchar five,uchar six) { dula=1; //鎖存器在未使用使都是打開的,先得關上,不然會控制不了 P0=table[one]; //送段數據,讓數碼管顯示的數組對應的端口 dula=0; //關閉 P0=0xff; //送位數據前關閉所有顯示,防止打開位選鎖存后段選數據通過位選鎖存器。若是在"dula=1;"處加上wela=1;就不用此句了。這是一個數碼管清零的命令 wela=1; P0=0xfe; wela=0; delay(1);
dula=1; P0=table[two];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d; wela=0; delay(1);
dula=1; P0=table[three];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b; wela=0; delay(1);
dula=1; P0=table[four];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7; wela=0; delay(1);
dula=1; P0=table[five]; dula=0; P0=0xff; wela=1; P0=0xef; wela=0; delay(1);
dula=1; P0=table[six]; dula=0; P0=0xff; wela=1; P0=0xdf; wela=0; delay(1); }
void delay(uint x) //延時子函數 { uint a,b; for(a=x;a>0;a--) for(y=110;y>0;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