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使用的STM32F103系列的芯片,沒有以太網接口,現在客戶需求加入以太網連接,用了2年的STM32F103很穩定不想換,打算直接外加一顆網絡芯片來實現。起初打算用DM9000, 無奈何并口操作I/O不夠用了,后來又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還有W5100和CH395這類的TCP/IP協議棧芯片,內置了TCP/IP協議棧確實可以省不少事情,立馬聯系廠家申請了兩種樣品測試。因CH395是國內廠家可提供原廠技術支持所以先測了STM32F103在CH395下的聯網,后續會放上103和W5100的聯網測試情況。 先介紹下硬件情況:最常見的STM32F103C8T6(價格低,購買容易,到處有貨),網絡芯片CH395Q(LQFP64),網絡芯片和MCU連接采用SPI方式連接(還有UART和并口可選,因考慮到C8T6的IO資源和數據速度就選SPI了),其他外圍器件不說了,具體可看下圖。 程序操作:簡單修改CH395提供的官方例程,MCU通過命令操作CH395實現TCP連接,命令操作很方便節約了許多時間。
網絡芯片CH395的幾個特點: - 1、內置TCP/IP協議棧
- 2、命令操作
- 3、8個Socket
- 4、24KBuffer,每個Socket可自定義大小
- 5、4K EEPROM(很實用的擴展功能)
- 6、給單片機擴展8個I/O口
測試情況: 問題:1、非低功耗模式下芯片溫度略高,差不多50°C。 2、對我來說封太大,其實有許多空腳為什么沒考慮取消換成小封裝。 3、資料中未介紹到一些常見問提的解決方法(比如:未連接上有哪些原因?導致新手需要花時間找問題) 優點:1、官方提供的Demo例程移植到其他MCU很方便 2、上手容易,快的5天內可搞定 3、通訊異常處理較多,容易發現連接問題并修正 4、網絡傳輸速度約為:259669 B/S(實測) 5、網絡連接很穩定(進行過長時間的壓力測試未丟包) 測試環境:工業環境,溫度為65°C 以上的嘈雜環境下從早到晚測試8小時穩定工作; 測試TCP連接300G數據的收發一次不漏 (每1ms收發K級數據連續工作30天未死機)具體見下圖。 測試情況圖片:
圖片轉與測試人:jerkoh
CH395測試1.jpg (73.01 KB, 下載次數: 167)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2.jpg (74.19 KB, 下載次數: 173)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3.jpg (48.07 KB, 下載次數: 170)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4.jpg (70.26 KB, 下載次數: 142)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5.jpg (74.45 KB, 下載次數: 157)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6.jpg (63 KB, 下載次數: 147)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7.jpg (110.51 KB, 下載次數: 169)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CH395測試8.jpg (125.98 KB, 下載次數: 170)
下載附件
2015-5-11 19:48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