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要有怎么的心境和閱歷,才能醞釀出這么幽怨的詩句呢。讓我驚異的是,寫下這詩的納蘭性德是清朝的。不是唐朝的李白,杜甫,也不是宋朝的李清照,蘇軾。在納蘭性德前,有如此多的名家,也許,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納蘭性德的原因吧。哪怕只是一句詩,就可以成為喜歡該詩人的理由了,一句詩,而已。
也許,在古代,感情的流露是那么婉約,那么含蓄,什么紅豆,蓮,還有什么連理枝,比翼鳥。不過那也是那時候的產物,梧桐,楊柳,長亭,流水。現在的人或許很少再對到這樣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了吧。快餐文化的時代,愛就愛,恨就恨,沒有那么復雜。到了清代,才有了納蘭性德這樣的直接抒情方式,人生若只如初見。
切不必去了解納蘭性德的過去,還有他的故事,像讀徐志摩的詩,要想真的去體會他的詩的意境,以及若然讀懂,如果不了解他的過去,他的經歷,光是從字里行間是很難體會的到。有時候想想網絡里轉來轉去誰誰的名句就可笑,如果這樣轉幾句名句就可以的話,那他的作品還有什么價值呢。一個人,要經歷過了多少,才醞釀出屬于自己的名句留于千年啊。美的詩詞,句子,真正美的不在于表面,也不茍于華麗,而是句子里牽動的那份情,而這些真正的美豈是互相轉來轉去的人就可以領悟呢。
詩句的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賞,畢竟每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人生若只如初見,來得那么易懂,卻牽動了多少讀者的同感啊。當秋風已畫扇的時候,才回味初見的那份美好與淡然。友情也好,戀情也罷,若如初見千般好。誰又曾舍得,就連時間,也來不及解釋彼此發生了什么。世界只會不知不覺的變了,誰都會偶爾想起以前的自己吧。
邂逅一首好詞,如同在春之暮野。 邂逅一個人,眼波流轉,微笑蔓延,黯然心動。隨著安易如的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見》,用那種不拘泥于古典詩詞的理解,也不拘泥于傳統意義上的賞析,而是用了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形式向讀者詮釋了古詩詞里的美好,更勾勒出了若只如初見的美好意境。
人生有很多初見,只是忙忙碌碌的我們,卻來不及珍惜。莫待秋風已然悲畫了你的扇。
若然能如初見,若甘若苦亦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