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需要用PC機與多個51單片機通過RS232進行通訊。
在多機通訊中,要保證主機與所選擇的從機實現可靠的通信,
必須保證串口具有識別的功能。在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
有一位叫做SM2,就是為了多機通訊而設置的控制位。多機通
訊的過程可以如下:1 首先從機初始化,開中斷,讓其以方式
2或3接收(9位異步通訊方式),置位SM2,REN位,允許接
收,那么當SM2=1的時候,只有當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RB8)
等于1(接收到的為地址幀)的時候,前8位數據送入接收SBUF
,置位RI,產生中斷。如果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位0,則將接收
到的數據幀丟棄。2 此時主機可以先將從機地址發送給各個從機
系統,各個從機的串口接收到第9位數據RB8為1,由于SM2=1
,置位RI,各個從機相應中斷,在中斷服務程序中判斷主機送來的
地址是否與本機地址相符合(這個地址是由軟件編寫人員自行設
定的),若相符,則清零SM2,準備接收數據。若不符,則保持
SM2=1. 3 第三步主機開始發送數據幀,此時前面地址相符合的
從機,SM2=0,主機發送的數據RB8=0,這樣只有SM2=0的
相符的從機可以產生接收數據中斷,激活中斷標志位RI,進入中
斷服務程序,去接收數據。其他的從機因SM2=1,又RB8=0,
不能激活中斷標志RI,不能進入中斷,則把接收到的數據丟失不
做處理。從而保證了這個數據通信的正確性。
上面這個過程就是51單片機通過串行口進行多機通訊的完整過程。
但是現在我需要PC機與多個51單片機進行通訊,而PC機上面是
無法實現這個RB8的設置,因為我是用串口調試助手來調試程序。
那么我
所幸不用上面的多機通信的方法。而是自己來規定一個一個信息頭
,一個信息尾。比如F0,A5,然后跟著地址信息。之所以加這么一個
信息頭,是為了防止數據與地址的值相同,造成從機誤接收。這個
信息頭設置的越復雜一些,避免誤接收的效果就越好,這是很簡單
的道理。
這樣只有從機接收到這個代表地址信息的信息頭,而且后面跟著的
地址與自己的地址相符合,才跳轉到接受數據的程序段。而其他從機
則是不斷的在接收這些數據,無論是地址,還是數據,但是全部丟棄
他們。這樣就從軟件上解決了這個PC機與多個51單片機多機通訊調
試程序時的一個缺陷。當然可以考慮自己通過VC編寫一個小的上位機
軟件,來處理這個事情,不知道微軟的API是否也有這個RB8的機制,
自己才疏學淺,并不知曉。
下面將自己編寫的簡單程序段放在這里,方便日后參考: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include <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__MAX_LEN_ 64
sbit FMQ=P3^7;
uchar addr,s=0,i=0,tmp=0xff;
uchar buf[__MAX_LEN_];
void init_serial()
{
TMOD = 0x20;
TH1 = 250;
TL1 = 250;
TR1 = 1;
PCON = 0x80;
SCON = 0xd0;
}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for(i=0;i<k;i++)
for(j=0;j<110;j++);
}
void Beep_ok()
{
FMQ=0;
delay(200);
FMQ=1;
delay(200);
FMQ=0;
delay(200);
FMQ=1;
delay(200);
}
void Beep_Addr_OK()
{
FMQ=0;
delay(1000);
FMQ=1;
}
uchar rec_uart(uchar *buf)
{
uchar DATA;
RI = 0;
while(!RI);
DATA=SBUF;
P2 = 0xff;
addr = P2;
if(DATA==addr)
return 0xfe;
buf[s] = SBUF;
s++;
if(s==__MAX_LEN_)
{
s=0;
}
P0=SBUF;
Beep_ok();
return 0xff;
}
void main()
{
init_serial();
EA = 0;
while(1)
{
loop: P2 = 0xff;
addr = P2;
SM2 = 0;
tmp = addr-1;
while(tmp != addr)
{
RI = 0;
while(!RI);
tmp = SBUF;
P1=tmp;
RI = 0;
}
Beep_Addr_OK();
TI = 0;
TB8 = 0;
SBUF = addr;
while(!TI);
TI = 0;
SM2 = 0;
tmp = 0xff;
while(1)
{
while(tmp == 0xff)
{
tmp = rec_uart(buf);
}
if(tmp == 0xfe)
{
Beep_Addr_OK();
goto loop;
}
}
}
}
#include <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__MAX_LEN_ 64
sbit FMQ=P3^7;
uchar addr,s=0,i=0,tmp=0xff;
uchar buf[__MAX_LEN_];
void init_serial()
{
TMOD = 0x20;
TH1 = 250;
TL1 = 250;
TR1 = 1;
PCON = 0x80;
SCON = 0xd0;
}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for(i=0;i<k;i++)
for(j=0;j<110;j++);
}
void Beep_ok()
{
FMQ=0;
delay(200);
FMQ=1;
delay(200);
FMQ=0;
delay(200);
FMQ=1;
delay(200);
}
void Beep_Addr_OK()
{
FMQ=0;
delay(1000);
FMQ=1;
}
uchar rec_uart(uchar *buf)
{
uchar DATA;
RI = 0;
while(!RI);
DATA=SBUF;
P2 = 0xff;
addr = P2;
if(DATA==addr)
return 0xfe;
buf[s] = SBUF;
s++;
if(s==__MAX_LEN_)
{
s=0;
}
P0=SBUF;
Beep_ok();
return 0xff;
}
void main()
{
init_serial();
EA = 0;
while(1)
{
loop: P2 = 0xff;
addr = P2;
SM2 = 0;
tmp = addr-1;
while(tmp != addr)
{
RI = 0;
while(!RI);
tmp = SBUF;
P1=tmp;
RI = 0;
}
Beep_Addr_OK();
TI = 0;
TB8 = 0;
SBUF = addr;
while(!TI);
TI = 0;
SM2 = 0;
tmp = 0xff;
while(1)
{
while(tmp == 0xff)
{
tmp = rec_uart(buf);
}
if(tmp == 0xfe)
{
Beep_Addr_OK();
goto loop;
}
}
}
}
程序中,并沒有使用這個信息頭,當然很容易就可以加上,這個只是個
簡單的測試,蜂鳴器的響聲,也是調試程序中使用,另外程序中使用了
goto,破壞了程序的結構,以后具體應用中再具體編寫合適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