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目的和任務 具體要求: 1、樂鑫ESP8266開發板和DHT11溫濕度傳感器,組成測溫系統; 2、基于騰訊云IoT物聯網平臺(IoT Explorer)和騰訊連連小程序,組建軟件系統能否搭建相互控制,顯示溫濕度傳感器監測的室內溫度; 3、溫濕度傳感器實時數據能夠遠程顯示,并能否分享給家庭成員,在微信小程序中實時查看客廳溫濕度數據。
二、實踐內容 2.1實驗原理: ESP8266是一款低成本的WiFi芯片,可以將微控制器(如ESP8266)與云平臺連接,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傳輸。該芯片具有高性能的TensilicaXtensa LX4微處理器,廣泛適用于各類應用。通過串口通信,ESP8266可以與DHT11傳感器進行數據交互,實時監測環境中的溫濕度變化。 DHT11是一種數字溫濕度傳感器,可以采集環境中的溫濕度數據。該傳感器采用單總線通信,信號線DHT11_DATA由微控制器上電復位后的低電平變為高電平,在微控制器發送一次開始信號后,DHT11從低電平變為高電平開始傳輸數據。傳輸數據時,DHT11從高電平變為低電平,微控制器據此讀取DHT11的溫濕度數據。
2.2實驗材料: ESP8266模塊 DHT11傳感器 軟包電池 電烙鐵等工具
2.3實驗步驟: 準備實驗材料:獲取ESP8266模塊、DHT11傳感器、軟包電池,電烙鐵等實驗所需材料,并確保各模塊連接良好。 搭建硬件電路:將DHT11傳感器連接到ESP8266模塊上。確保電路連接正確無誤。 連接WiFi:將ESP8266模塊連接到電腦,使用AT指令配置ESP8266的WiFi連接參數(SSID和密碼),確保ESP8266成功連接到目標WiFi網絡。 編寫程序:在Arduino上編寫程序,實現DHT11傳感器采集數據并通過ESP8266上傳至云平臺。參考DHT11和ESP8266的通信協議,編寫數據采集和上傳的程序代碼。 接入云平臺:選擇阿里云、騰訊云和百度云作為實驗對象,分別注冊賬號并創建云平臺應用程序。熟悉各云平臺的接入方式、數據格式等要求。 配置云平臺:根據所選云平臺的要求,配置接入方式(如API密鑰、設備ID等)、數據格式(如JSON格式)等參數,確保數據能夠正確上傳至云平臺。 調試程序:通過串口調試助手,觀察ESP8266上傳的數據是否正確,同時觀察云平臺接收數據的情況。調整程序代碼,優化數據采集和上傳的過程。 測試實驗結果:通過網頁或手機APP訪問云平臺,觀察實時數據是否正常上傳,同時記錄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評估各云平臺的實時性、穩定性和易用性。 2.4 ESP8266接入云平臺 2.4.1 接入騰訊云 1.在交互開發中,打開接入騰訊連連小程序的按鈕 2.畫面配置,選擇可視化面板,可以自定義面板 3.保存面板設置,在產品開發->設備調試->二維碼,使用騰訊連連小程序中掃碼綁定設備即可查看設置的面板 2.4.4.esp8266接入騰訊云 我們通過騰訊云提供的IoT解決方案,將ESP8266連接到騰訊云平臺。接入步驟與阿里云類似,包括設備連接、授權和編寫代碼等。同時還做了騰訊連連小程序的智能家居環境監控系統開發,可在手機上監控到家居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 實驗結果顯示,ESP8266在騰訊云平臺上表現同樣穩定。與阿里云相比,騰訊云在實時數據處理方面略勝一籌,但在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方面稍遜于阿里云。唯一有延遲性的是騰訊連連小程序的智能家居環境監控系統,出現了延遲更新數據的情況,一般延遲5秒,才在系統上更新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