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ongguan123 于 2022-6-9 16:38 編輯
第二章 微控制器的歷史和五個要素 
1 微控制器的歷史 1971年,美國英特爾公司開發了一種微控制器,即名為i4004d的4位微控制器。它由一家日本BUSICOM公司訂購,用于其計算器。后來合同變更,它成功作為通用微控制器出售。繼“i8008”、“i8080A”和“i8085”等8位微控制器之后,英特爾公司又開發了16位微控制器“8086”。在開發了幾款微控制器后,他們繼續開發當前個人電腦中使用的CPU。
 微控制器的誕生和優點 1973年,東芝公司開發了12位微控制器TLCS-12。當時,美國正在考慮將電子控制單元作為廢氣法規的對策。在此背景下,東芝的12位微控制器被開發出來,作為福特的車載發動機控制器。此后,東芝開發了從4位到32位或更高版本的的高級微控制器。
東芝的初代微控制器
大規模集成電路一般是指由1000個及以上元件所組成的半導體集成電路(IC)。它們又被稱為LSI(大規模集成電路)。微控制器通過LSI實現計算機的功能。 集成電路的特征

3 微控制器的五個要素人類通過眼睛和耳朵輸入信息,通過思維進行計算和記憶。他們用自己的身體部位說出、寫出結果。可以說,大腦和神經控制著整個身體統一運動。與人類一樣,微控制器也會存儲開關、鍵盤、傳感器等輸入的信息,進行計算,并將結果作為數據輸出。因此,微控制器還必須滿足計算、存儲、輸入、輸出和控制這五個基本要素。這些稱為微控制器的五個要素。 微控制器的五個要素

4 CPU(計算、控制)下圖為一個微控制器的硬件配置。五要素中的第一個,我們要介紹的是負責計算和控制的CPU。CPU一般被稱為“微控制器的中心”或“微控制器的大腦”。 負責計算和控制的CPUCPU是由C(Central/中央)、P(Processing/處理)和U(Unit/單元)三個字母組合而成的縮寫。可以說,CPU位于微控制器的中心,是進行處理的部分。“處理”是指增加或減少數據。因此,CPU被稱為中央處理器。 什么是CPU

5 存儲器(存儲電路)五要素中的第二個,我們將介紹負責存儲的存儲器。存儲器有兩種操作:記憶、讀取存儲數據和指令。通常,“記憶”或“讀取”操作都是由CPU的信號來選擇的。對于微控制器,“記憶”被操作稱為“寫入”,圖為CPU向存儲器發出“寫入”的指令。 對存儲器的寫入操作“讀取”操作之所以被稱為“讀取”,是因為它從存儲器中讀取數據。存儲器分為代碼區和數據區。代碼區是放置程序的地方。數據區是放置數據的地方。 對存儲器的讀取操作

6 存儲器類型:ROM和RAM微控制器的程序儲存在存儲器中。存儲器有兩種類型:可以讀取和寫入數據的RAM(隨機存取存儲器),要將程序存儲為只讀數據的ROM(只讀存儲器)。根據用途的不同,RAM和ROM有多種類型。通常,RAM在關閉電源會丟失存儲的數據,但ROM不會在關閉電源后丟失數據。 存儲器類型(RAM和ROM)

7 I/O(輸入和輸出)五個要素中的第三和第四個分別是輸入和輸出。I/O是外部設備與微控制器之間進行數據和信號交換的功能。有專用于外部設備的外圍電路,它們執行數據的輸入、輸出和通信。 輸入和輸出基本操作包括CPU的“讀”和“寫”。輸入/輸出稱為“端口”,其地址稱為“端口地址”。根據與外部設備的數據和信號交換,有“輸入端口”和“輸出端口”。 輸入端口、輸出端口

8 總線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講解了CPU、存儲器和I/O功能。只有通過布線將CPU、存儲器和I/O連接起來,使信號流通時,才能實現微控制器的控制(第五個要素)。圖1是一個說明微控制器信號流的示例。微控制器的各項功能都由多條信號線連接。這些信號線稱為“總線”。 圖1.連接各功能的信號線(總線) 圖2.總線示例

9 總線類型總線的類型有三種: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每條總線上的通信都是在另一條總線的配合下進行的。 數據總線是用于CPU與存儲器、CPU與I/O之間交換數據的信號線,并處理存儲在指定位置的數據。交換的數據包括用于計算的數值、計算結果、外部設備的輸入信號和輸出到外部設備的信號。 地址總線是用于指定存儲器和I/O位置的信號線。交換數據時,需要指定數據的發送目的地或數據的存儲目的地。地址總線指定此位置。 控制總線是用于指定讀取還是寫入地址總線指定的位置的信號線。當控制總線發出“寫入”指令時,地址總線上指定的存儲器和I/O接收數據總線上發送的數據。當控制總線發出“讀取”指令時,數據被輸出到數據總線。 總線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