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路原理說明 1、材料清單
51hei.png (8.86 KB, 下載次數: 200)
下載附件
2021-11-25 20:17 上傳
本電路由觸發電路和主電路構成。220v 交流電經變壓器T 降壓后,形成全波整流脈動直流信號,經R1、v8 穩壓后形成梯形波,為觸發電路供電電壓,此梯形波經電位器RP、電阻R4 對電容c 充電,當充電電壓達到峰點電壓時V7 導通,電容c 開始放電,放電時間常數為R3c。當電壓下降至單結晶體管谷點電壓時V7 截止,從新進行充電。在電容c放電過程中,R3上電壓降通v6加到晶閘管的控制極,當時觸發電壓達到控制導通電壓時,晶閘管導通,燈泡亮。通過調整電位器的阻值,從而改變充電時間常數, 從而改變晶閘管導通角的大小, 改變燈泡的明和暗。
1.002.jpg (34.57 KB, 下載次數: 189)
下載附件
2021-11-25 20:17 上傳
如圖為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電路較簡單,溫度性能比較好,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脈沖前沿陡,輸出功率較小,脈沖寬度較窄,只能承受調節RP無法加入其它信號,移相范圍≤ 180°,一般為150°此電路可以用在單相可控硅整流電路要求不高的場合,能觸發50A以下的晶閘管。交流電壓經橋式整流和穩壓管削波而得到梯形電壓。脈沖電壓形成時梯形同步電壓經RP,R5對C充電,C 兩端電壓上升到單結晶體管峰點電壓Up 時,單結晶體管由截止變為導通電容C通過eb ,R3放電,放電電流在電阻R3上產生一組尖頂脈沖電壓,由R3輸出一組觸發脈沖,其中第一個脈沖使晶閘管觸發導通, 后面的脈沖對晶閘管工作沒有影響,隨著C 的放電, 當電器兩端電壓下降至單結晶體管谷點電壓Uv時, 單結晶體管重新截止,C 重新充電,重復上述過程,R8 上又輸出一組峰頂脈沖電壓, 這個過程重復進行。當梯形電壓過零點時, 電容C 兩端電壓也為零, 因此電容每一次連續充放電的起點, 就是電源電壓過零點, 這樣就保證輸出電壓的頻率和電源頻率的同步。移相是通過改變RP的大小實現的, 改變RP的大小可以改變C 充電的速度, 因此就改變了第一個脈沖出現時間, 從而達到移相的目的。 電路的元件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RP一般取10K~幾兆歐姆,RP 過大單結晶體管達不到峰點電壓, 過小單結晶體管電流大于谷點電流不能截止, 因此RP過大或過小時電路不振蕩無脈沖電壓輸出R2是溫度補償電阻一般取200-600歐姆.R3是電路的輸出部分, 它的大小影響輸出脈沖電壓的幅度與寬度,一般取50-100歐姆。C 的大小影響振蕩頻率和輸出脈沖寬度, 一般取0.047-0.5uF。 二、安裝與調試 (1)元器件安裝檢測要求 1、清點元器件,檢查元器件的好壞。 2、判斷電容、電阻的好處。 3、判斷單結晶體管、晶閘管的好壞。 4、判斷單結晶體管、晶閘管管腳。 (2)元器件識別 1、單向晶閘管:正面朝自己 KAG,使用萬用表檢測。 2、單結晶體管:凸起處,順時針,依次為E B1 B2。 3、穩壓二極管:色環端為負極;萬用表檢測。 4、二極管:色環端為負極:萬用表檢測。 5、可調電阻:中間為可調管腳,兩端任取一個管腳。 (3)調試記錄 1、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 1-0)的電壓波形。 2、觀察穩壓管( 2-0)兩端電壓波形為梯形波。 3、觀察電容C兩端( 3-0)的電壓為鋸齒波。 4、觀察R3兩端( 4-0)的輸出電壓波形為尖頂脈沖電壓波形。 (4)檢修記錄 1、如果輸出不是全波脈動直流電壓波形說明整流部分出故障。 2、穩壓兩端電壓波形與整流部分輸出波形一樣,穩壓管擊穿。 3、C 兩端電壓波形不是鋸齒波,則應檢查C,R3,BT是否損壞。 (5)注意事項 1、焊接前要對電路進行仔細的檢查, 要特別注意穩壓管應反向連接。 2、使用示波器觀察波形要注意儀器儀表的使用。 3、要注意用電安全。
1.003.jpg (76.53 KB, 下載次數: 190)
下載附件
2021-11-25 20:17 上傳
以上圖文的Word格式文檔下載(內容和本網頁上的一模一樣,方便保存):
單相半波調光電路整理.docx
(475.03 KB, 下載次數: 6)
2021-11-24 15:42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黑幣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