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選型?
對于工程師來說,單片機選型是為了創造經濟、可靠的嵌入式系統;如果選型不合適,就會造成資源浪費,或影響嵌入式系統的正常運行。
一個正常運行單片機運行系統的參數要求和整體功能都是明確的.如果選擇功能單元較少的單片機,整個系統可能就無法完成預定任務;如果選擇功能強大的單片機,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整體成本的增加,大材小用,甚至無法批量投入市場。
所以單片機的選型是設計者的第一節必修課,總結有以下幾點:
1.避開雞肋產品。市場是檢驗產品的試金石,一種產品無論在投放市場之前經過多少道測試,也無法保證在實際運用中出現新的問題。所以盡可能選擇已經被市場公認的成熟產品,避免使用測試型,雞肋型,‘獨樹一幟’的產品。
2.性價比。這是一個經典的準則,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多產品參數橫向對比一目了然。
3.購置效率。一種產品再好,如果需要準備很久才能放貨,不如另選一種相對周期較短的,畢竟電子電器類產品保值性是很差的...
4.兼容性。也是一個經典的問題,在選定的MCU脫銷或者缺貨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選擇兼容的其他類型MCU,工程就要擱置。選擇兼容性好的產品在后期維護中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5.易于開發。'硬'功能選好了,系統的基建就確定了,如果所選MCU庫類豐富,支持的開發工具廣泛,工程師在首次和二次開發時就柔韌有加。
產品的功用一旦定制下來,其應用范疇也就確認了。
比如工業操做控制類產品的工環境較為嚴苛,對芯片的工作溫度一般是-40~105℃,所以需要選則工業級的芯片。當前嵌入式應用范疇包括有工業、通訊、航天、醫護、計算機、通用消費、汽車等。
開發過程中通常有這樣的問題:什么內核,主頻有多高,ROM/RAM是多少,IO端口有多少,有哪些功能單元,支持什么通訊接口,是否為SoC,能否支持無線,有哪些擴展功能等等,這些常用的選型問題都是集中在單片機自身的資源,是決定選型的主要因素。單片機包含的資源越靠近終端產品,工程師的開發過程就越容易。
單片機支持的通訊接口如I2C,SPI,UART等,這些都是常用且重要的通訊接口,但如果同時需要這些接口但io數又不足,則需要USCI通用串行通訊接口這種擴展功能,TI和一些國內廠家就是支持這類接口的
一些計量設備需要低功耗類產品,很多工程師手上有不少這類產品,但如果需要在低功耗情況下同時實現串口通訊,則需要支持LR_UART功能類的芯片。這種擴展類功能是不存在于通用MCU上的。
對于需要升級換代的MCU產品來說,采用原廠的最新批產品是首選,但又會遇到之前第一點問題,所以可用兼容產品或直接可替換的其他品牌的成熟批次,價格和供貨都會較為穩定。
硬件開發工具有通用型和原廠型兩種,推薦二者兼用,既能在開發通用程序時輕車熟路,也能在開發獨立程序時不受限制。
軟件盡量選擇適合的版本,因為有些程序在高于或低于其原始開發版本的軟件中會運行出錯,且很難排查。
最新單片機選型可以參考www點32mcu點com,包括mcu內核,頻率,Flash,IO數量,工作電壓,溫度等參數的精確搜索,幫你定位到最合適的mcu,解決選型難題。
最后無論有多豐富的產品生態和方便的選型工具,形成適合自身的開發習慣才是最好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