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卓或ios系統或wp系統的智能手機都能簡單實現由靜態轉換為動態。
手機在我們看來已經很智能了,但是也擺脫不了我們對他的空間坐標操控,所以把機器人與手機結合起來是一個新的突破.
組成:1、智能手機 2、六足機器人
智能手機部分:需要一個配套軟件(已包括三分之一周期運動編碼,三分之二運動周期編碼,一個全運動周期編碼),包括智能編碼部分,音頻編譯。此軟件可以通過用戶進行編輯,比如讓手機向前走幾步(六足循環驅動幾個周期 ),原地旋轉(旋轉運動周期),偏角運動(偏角運動全部編碼用戶自定周期)。
機器人部分:進程驅動部分:在我看來最好選用步進電機(雖然有點貴,但是要動作精確,外掛能力強,能真正實現遛手機) , 解碼部分,能夠準確轉換為此系統運動代碼,單片機部分:接收運動代碼,控制開關三極管,實現運動。傳感器部分,紅外距離傳感器(防止手機掉下桌面等高出物體的邊緣,但是這種手機與機器人的信息傳遞方式決定了信息是單向傳導,也就是手機到機器人,機器人不能反饋信息到手機實現數據的分析。最后就是電源系統,采用輕便的鋰電池供電系統。
由上面說到的信息傳遞的弊端我就要介紹手機對機器人的連接控制方式。此系統是通過手機的耳機插口與機器人連接的(此技術已經成熟),這樣做也能實現現代推廣的即插即用的概念。完美的實現了手機的硬件拓展。但是弊端就是所謂的信息單向傳遞性。要解決此問題其實也簡單,人機交互可改為藍牙或WIFI,能夠實現許多人機溝通的渠道拓展,但是缺點很顯然,會增加手機與機器人的功率消耗,趣味實用性大大降低,重量,微輻射等。
我也可以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早上的時候自己設定好鬧鐘,他可以爬到面前“暴走”,配備的LED也可以閃爍等,上課不好玩,把它放桌上逗他玩,讓他跳舞,跑步等。不用時只需簡單拆卸即可正常使用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