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使用到ASCII碼字庫點陣的時候,我們習慣定義一個大的數組來存放。如果沒有指定存儲區域,數組一般都是保存在RAM當中的,如果單片機的RAM空間比較緊張,就需要將數組保存在ROM當中。對于51單片機,如果只在數組前加const,只是聲明這個數組的內容是只讀的,但是,數組還是保存在RAM中的,可以通過查看代碼空間大小進行驗證。網上還有不少人認為只要聲明const,就是只讀的,就是放在ROM里面的,這個是錯誤的。這個只讀只是你無法直接更改數組的內容,因為編譯器會強制報錯。但是,通過指針指向數組的方式,還是可以間接更改數組的內容的。要指定數組保存在ROM里,除了需要const關鍵字,還需要加上數據存儲類型(區域修飾符)。對于keil,用code表明變量存放在ROM中;對于IAR for 8051,用__code表面變量存放在ROM中。由于我用的平臺是IAR for 8051,單片機是STC8A8K64S4A12,測試也是基于這個平臺。下面講一下用指針訪問ROM中數組的方法。 首先定義一個數組 __code const unsignde char array[] = {0x11,0x22,0x33,0x44};//聲明數組保存在ROM里
再定義一個指針:
unsigned char __code const *p;//這是一個指針,指向code區域的unsigned char常量(const)
再獲取數組的首地址
p = array;//指向數組首地址
這里指針p一定要用__code修飾,如果不用__code修飾,會報錯。指針可以正常訪問ROM中數組的內容。
不過可能有人可能會這樣做:
__code const unsignde char array[] = {0x11,0x22,0x33,0x44};//聲明數組保存在ROM里
unsigned char *p;
p = (unsigned char*)array;//指向數組首地址 (類型強制轉換)
這樣雖然編譯不會報錯,p指向的地址就是數組存放在ROM當中的地址值,這樣看起來沒問題,把地址值打印出來驗證也正確,但是在使用的時候,會發現怎么也沒法訪問到正確的數組內容,而是其他內容,感覺像是指針跑飛了一樣。其實原因很簡單,定義指針p時沒有加上__code,那么p指向的地址空間是在RAM里面的。也就是在RAM中訪問和ROM相同地址值的內容,當然永遠也無法訪問到數組的內容的。
如果硬要這樣定義指針p,也不是沒有辦法訪問ROM中的數組。比如先將ROM數組復制到RAM中,再進行訪問,可以按照如下操作:
__code const unsignde char array[] = {0x11,0x22,0x33,0x44};//聲明數組保存在ROM里
unsigned char *p;
unsigned char a[4];
for(unsigned char i = 0; i < 4; i++)
{
a[ i] = array[ i]; //直接訪問ROM的數組,再復制到RAM中
}
p = a;
里面多了一個操作,再定義一個數組a,然后將數組array存放在ROM里面的內容復制到存放在RAM里面的a,再用p指向a的地址。雖然最終也可以正常獲取數據,但是效率低下,這種操作是最不值得推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