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也被稱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由于它最早被用在產業(yè)控制領域。單片機由芯片內僅有CPU 的專用處理器發(fā)展而來。最早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將大量外圍設備和CPU集成在一個芯片中,使計算機系統更小, 更輕易集成進復雜的而對體積要求嚴格的控制設備當中。今天由顥天成小編為大家介紹電子元器件之單片機專 業(yè)術語。 1.通用寄存器組 8086/8088CPU在執(zhí)行指令部件EU中有4個16位通用寄存器,他們是AX(累加寄存器),BX(基址寄存器),CX( 計數寄存器),和DX(數據寄存器),可以存放16位數據或地址。也可以分為8個8位寄存器來使用,低8位是AL 、BL、CL和DL,高8位是AH、BH、CH和DH,只能存放8位數據,不能存放地址。 2.指針和變址寄存器 8086/8088CPU中,有一組4個16位寄存器,BP(基址指針寄存器),SP(堆棧指針寄存器),SI(源變址寄存器), DI(目的變址寄存器)。這組寄存器存放的內容是某一段內地址的偏移量。主要在堆棧操縱和變址操縱中使用。 BP和SP寄存器稱為指針寄存器,與SS(堆棧段寄存器)聯用,為訪問現行堆棧提供利便。通常BP寄存器在間接 尋址中使用,操縱數在堆棧中,由SS段寄存器與BP組合形成操縱數地址,即BP中存放現行堆棧中一個數據區(qū)“ 基址”的偏移量。 SP在堆棧段中使用,PUSH和POP指令是從SP寄存器得到現行堆棧段的段內地址偏移量,所以稱SP寄存器為堆棧指 針,SP始終指向棧頂 寄存器SI和DI稱為變址寄存器,通常與DS一起使用,為訪問現行數據段提供內地址偏移量。在串指令中,其源 操縱數的偏移量存放在SI中,目的操縱數的偏移量存放在DI中。 3.段寄存器 8086/8088CPU可以直接尋址1M字節(jié)的存儲空間,直接尋址需要20位地址碼,而所有的內部寄存器都是16位的, 只能直接尋址64K字節(jié),因此采用分段技術來解決。將1M字節(jié)的存儲空間分成若干邏輯段,每段最長64K字節(jié), 這些邏輯段在整個存儲空間可以浮動。 8086/8088CPU設置了4個16位段寄存器,他們分別是CS(代碼段寄存器),DS(數據段寄存器),SS(堆棧段寄存器 ),ES(附加段寄存器)。由他們給出相應邏輯段的首地址,稱為“段基址”。段基址與段內偏移地址組合形成20 位物理地址。 代碼段存放可以執(zhí)行的指令代碼,數據斷和附加段存放操縱的數據,堆棧段開辟為程序執(zhí)行中所用的堆棧區(qū) 4.指令指針寄存器 8086/8088CPU中設置了一個16位指令指針寄存器IP,用來存放將要執(zhí)行的下一條指令在現行代碼段中的偏移地 址。程序運行中,它有BIU自動將其修改,使IP始終指向下一條將要執(zhí)行的指令地址。 5.標志寄存器PSW 16位標志寄存器PSW用來存放運算結果的特征。常用作后續(xù)前提轉移指令的轉移控制前提。 ⑴CF(CarryFlag)-進位標志位。本次運算中最高位有進位或借位時CF=1。 ⑵PF(ParityFlag)-奇偶校驗位。本次運算結果中有偶數個1時,PF=1。 ⑶AF(AuxiliaryCarryFlag)-輔助進位標志位。本次運算結果,低4位向高4位有進位或借位時,AF=1。 ⑷ZF(ZeroFlag)-零標志位。本次運算結果為0時,ZF=1。 ⑸SF(SignFlag)-符號標志位。本次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為1時,SF=1,否則SF=0。 ⑹OF(OverFlag)-溢出標志位。本次運算過程中產生溢出時,OF=1。 堆棧的概念 所謂堆棧是在存儲器中開辟一個區(qū)域,用來存放需要暫時保留的數據。堆棧段由段定義語句在存儲器中定義一 個段,他可以在存儲器1M字節(jié)的空間中任意浮動,堆棧段的容量小于即是64K字節(jié)。段基址由堆棧寄存器SS指定 ,棧頂由堆棧指針SP指定。堆棧的地址增長方式一般是向上增長,棧底設在存儲器的高地址區(qū),堆棧地址由高 向低增長。 堆棧以字為單位進行操縱,堆棧中的數據項以低字節(jié)在偶地址,高字節(jié)在奇地址的次序存放,這樣保證每訪問 一次堆棧就能壓入/彈出一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