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磚家”開課了!今天的課題是:
什么是SD NAND?
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貼片式TF卡、貼片式閃存卡呢?
SD NAND為何物?鄙人作為常年混跡于各大論壇,胸懷大志的00后,好像發現了一個未來的從業方向(本人2020屆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我覺得如果任何配件類的產品都可以自帶存儲,那無疑是屬于我們年輕人下一個時代的風口浪尖,不出所料的是果然市面上已經有小型存儲的相關內容了,其中特點最為鮮明。作為一個年輕的“老江湖”,我就把網上的所有信息加以搜集整合,終于領悟了一些其中的奧妙。希望各位前輩能多多指教哈,以下內容是我從三個方向匯總整理得到的:
1, 各種論壇上的表述; 2, 一些代理商自己理解表述的推文; 3, 技術工程師們的交流討論還有疑問等, 我進行整理分析后,決定適當的對癥下藥,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準確而又系統全面的分享。其實在網上出現了很多對SD NAND的別稱,都是一些工程師前輩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命名的,而確實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 貼片式T卡、貼片式TF卡、貼片式SD卡、貼片式內存卡、貼片式閃存卡、貼片式卡、貼片式U盤、貼片式UDP等等。
眾所周知目前主流的存儲芯片大致可以分為NOR Flash和NANDFlash,容量需要大一點的話,將會使用到NAND Flash。
一旦選擇NAND Flash后,有不可避免出現哪些問題呢?
首先,NAND Flash有壞塊,要使用NANDFlash,就必須要進行壞塊管理,還需要做EDC/ECC,如果需要使用壽命長,除此之外需要進行平均讀寫,垃圾回收等一系列處理。
其次,不同品牌之間的NAND Flash,由于Page,Block大小不同,時序不同等。都需要工程師重新進行調試驅動,耗時耗力。
再者,如果新項目換了新的主控,不可避免也需要重新寫NAND Flash驅動程序。
除了上面提到的問題,外部環境方面也有三個較大的問題,首先是現在的市場特征,市場需求變化很快,反應較為敏感,為了實現新的賣點和功能,產品開發周期便都大大縮短。開發應用層軟件,已經消耗了工程師的大量時間,但為了使用NAND Flash,還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來編寫NAND Flash的底層驅動。
其次隨著物聯網的興起,MCU的應用越來越廣,MCU就要面對如何管理NAND Flash的問題了。我們知道MCU為了功耗,犧牲了很多性能,如果讓MCU直接管理NAND Flash的話,復雜的驅動軟件就會大量占用MCU的處理器資源,MCU沒法干別的了。
還有現在的電子產品都是不斷地縮小尺寸,變得更加精致,所以對元器件的尺寸和排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綜上所述,人們不禁在思考,能否有一種品質穩定可靠,尺寸又小,簡單易用,還不用寫驅動的NAND Flash產品呢?
答案就是今天的主角——SD NAND。簡單來說它的架構如下圖。內部使用壽命最長、性能最穩定的SLC NAND Flash晶圓,擦寫次數可以達到10萬次。另外,內置了特定的Flash控制器和Firmware,硬件對外采用最為通用的SD接口。
那么SD NAND這個架構,帶來了那些好處呢?
第一,兼容性強。基本上客戶主控能用TF卡和SD卡,就能夠使用SD NAND.如果換了新的主控,只要新主控有SD接口,基本上就能使用SD NAND Flash。
第二,尺寸小,焊接穩定。是WSON-8的封裝,6x8mm的尺寸。PIN少,尺寸小,既能節約PCB板的面積,降低成本,還能讓最終產品做的更小。
第三,容量合適。目前量產容量有128MB、512MB,后期會推出1GB和4GB容量的SD NAND.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容量,降低成本。
第四,簡單易用。SD NAND內置壞塊管理,平均讀寫,動態和靜態的EDC/ECC算法等等,除了讓產品的質量更穩定,更好的延長壽命,更能減少CPU的負荷。讓后續針對NAND Flash的操作,都可以交給SD NAND,CPU可以不用再管了。領導再也不用擔心我的NAND Flash驅動了。
第五,使用壽命長,性能穩定。SLC NAND 是NANDFlash中使用壽命最長,性能最穩定的類型了。可達10W的擦寫壽命,讓SD NAND十分的耐操。
可以看出SD NAND除了是貼片式T卡,貼片式TF卡,貼片式SD卡,貼片式內存卡,貼片式閃存卡,貼片式卡,貼片式U盤,貼片式UDP以外,更可以說是一款最小尺寸的TF卡、最小尺寸的NAND Flash產品、最簡單易用的NAND Flash產品、不用寫驅動的NAND Flash產品、壽命最長的NAND Flash產品、最穩定的NAND Flash產品。
最后說個題外話,如果有哪些大咖有更加專業的資料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哈哈,畢竟我還是個新人即將畢業,所以如果有前輩不嗇賜教那就更好了,或者相關行業有實習機會也可以給小弟一個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