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談談ARM7與ARM9的區別:
本文是寫給準備學習ARM技術,而又沒想好要學ARM7還是ARM9或者對ARM7與ARM9的區別不是很了解的初學者。希望本文對你們有點用處。
由于職業的關系,經常會回答一些ARM初學者的問題,雖然問題千奇百怪,但以下兩個問題絕對很有代表性。
ARM7和ARM9的都有些什么區別?
我準備學ARM,但不知是選ARM7還是ARM9好?
也許這些問題在大蝦們的眼里已不是問題,但對于初學者確實很具必要弄清楚。先說下:ARM7和ARM9的區別。
1. 時鐘頻率的提高
雖然ARM7和ARM9內核架構相同,但ARM7處理器采用3級流水線的馮·諾伊曼結構;,而ARM9采用5級流水線的哈佛結構。增加的流水線設計提高了
時鐘頻率和并行處理能力。5級流水線能夠將每一個指令處理分配到5個時鐘周期內,在每一個時鐘周期內同時有5個指令在執行。在常用的芯片生產工藝
下,ARM7一般運行在100MHz左右,而ARM9則至少在200MHz以上。
2 指令周期的改進
指令周期的改進對于處理器性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性能提高的幅度依賴于代碼執行時指令的重疊,這實際上是程序本身的問題。對于采用最高級的語言,一般來說,性能的提高在30%左右。
3.MMU(內存管理單元)
ARM7一般沒有MMU(內存管理單元),(ARM720T有MMU)。
ARM9一般是有MMU的,ARM9940T只有MPU ,不是一個完整的MMU。
這一條很重要,MMU單元是大型操作系統必需的硬件支持,如LINUX;WINCE等。這就是說,ARM7一般只能運行小型的實時系統如UCOS-
II,eCOS等,而ARM9無此限制,一般的操作系統都可以移植。其實即使ARM720T能支持LINUX;WINCE等系統,也鮮有人用,因為以
ARM7的運行速度跑這種大型操作系統,實在有點吃力。再者兩者的應用領域明顯不同,也無此必要。
4. ARM7比ARM9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功耗比。它包含了THUMB指令集快速乘法指令和ICE調試技術的內核。
5.在從ARM7到ARM9的平臺轉變過程中,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慶幸的,即ARM9E能夠完全地向后兼容ARM7上的軟件;并且開發人員面對的編程模型和架構基礎也保持一致。
二. 在來說一下初學者是選ARM7還是ARM9?
1)明確目的
學習為應用。你學ARM準備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一般性控制系統或僅僅用來替換8獲16位機,ARM7顯然是首選;但如果用在網絡通信或大型的音視頻處理等,則ARM9較合適。
2)自身基礎
學習ARM的一般有三類人:
一是計算機專業的:這類人對操作系統等軟件知識了解較多,而對硬件知識知之甚少,顯然這類人學ARM的話還是做軟件好,可以基于LINUX;WINCE等
操作系統的ARM9更能符合這類人的要求,當然也有很多計算機專業的人從事ARM7系統的應用軟件編寫的。但是搞底層的就很少了。
二是電子類專業的:這類人的硬件基礎了相對較好,相反操作系統,數據庫等軟件知識則差強人意。因此人多電子專業的人員都熟悉單片機,
用單片編寫點小程序還不在話下,但要用ARM做較大型的軟件則有點力不從心,尤其是LINUX;WINCE這種操作系統不是三兩個月能輕松搞定的。建議這
類人員如無特別需要還是從ARM7和小型操作系統學起。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求高端。有一點要注意并不是從事ARM9的就比ARM7工資高,反而ARM7
的就業機會比ARM9多,這很好理解,好比金字塔,越往頂肯越小。
三是軟硬件基礎都不太好的:這類人員有確實需要的,也有趕時髦的,如無大的學習決心還是參加培訓的好。當然也可曲線救國,搞懂單片機后,ARM7就不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