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描述
主流傳統往往將環境作為一種對象化的物體,從形體、幾何或者構圖等方面,將空間看作一個有獨立邊界等實體。這一觀念下環境中的物成為視覺的焦點,設計必然不斷追求理想的空間形式。然而,消費意識影響下的形態游戲正在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當代的設計觀念,“ 結 構 ” 與 “ 形 式 ” 這 兩 個 設 計 中 永 恒 的 話 題 也 似 乎 無 法 再 用或 是“美觀、堅固、耐用”等維度來詮釋。結構在左右形態的同時,形態也正在被結構所滲透,空間實體的邊界不再如此前那般清晰,空間的“參與者”成為其形態生成的一個新機制。
“場域”(field) (Pierre Bourdieu)是源自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概念,指一種關系脈絡,一個場域是由依附于某種社會權利或資本的各種位置之間的一系列客觀歷史關系所組成。將 “場域”概念應用于空間,則不僅包含物理環境,還蘊含著人文性,是滲透著“場所精神”的概念化表述。就本次課題而言,“場域”可理解為一種由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行為等各種因素影響下的“整體環境”,是“形態或空間的基底”,“場域賦予事物形式,但著重于事物之間的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形式。 ”(Stan Alien) 人行橋作為一種特殊的建筑形式,有著自身強大的空間表現力。本課題不提倡孤立的形式和靜態的構圖,盡量避免將人行橋作為單一對象,或是一種風格化、定格式的實物組合,應將其理解為圍合城市集體空間的聚合物。場域內部的要素均是通過一定的關系與其他要素建立起聯系,以“觸發——感受——聯動——生成”是基本設計過程,完成一次為
期 5 周的跨專業設計挑戰。
|
-
-
2018人行橋課程任務書.pdf
2018-11-14 23:20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黑幣 -5
1.1 MB, 下載次數: 3, 下載積分: 黑幣 -5
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