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到51單片機,似乎給人一種技術落后跟不上潮流的感覺,而在我上學的時代,它可引領先的弄潮兒。在那時,進行實驗所用的還是單板機,外觀有些像是手提式數字電路試驗儀,人機交互的手段則是數碼管和按鍵。編寫程序則是按機器地址,逐個鍵入機器碼。要是有個跳轉指令,所需的偏移量都是純手工計算。后來是系主任費力很大的力量才購進個9臺51單片機,其外觀是將整個開發板放置在一個有機玻璃的盒子里,使用時要通過單獨配置的一個5V穩壓電源為其供電。至于程序設計是從那時起才真正進入匯編時代,無需再通過查指令表來設計程序。程序代碼也不再單純的用手敲,而是可以通過串口來下載了! 至于該單片機的結構也與現在所用的單片機有很大的不同,如今的單片機才真無愧于單片機的稱號,因為對于一個最小系統來說,配上一套開發工具軟件,外掛一個串口通訊模塊就可以開始編程了,電源也可以從USB口獲得。那是由于CPU是不帶Flash存儲器的,因此盡管是一個最小系統,那也是要三總線(數據總線、地址總線、控制總線)樣樣齊全。CPU周圍除了晶振和復位電路外,首先連接的是一個地址鎖存器,以形成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其次就是要配上一個3-8譯碼器,來向各個外圍器件提供片選信號以劃分他們勢力范圍(尋址空間)。由于沒有Flash存儲器,下載的程序是被存放到EEPROM中,要想存放數據則要另外配置RAM存儲器。當然為了進行人機交互,數碼管和陣列式按鍵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在一些單片機的CPU中已集成了A/D轉換器等,那時要擴展I/O口則要借助8255或是8155,要進行鍵顯處理則需要8279,要進行A/D轉換則需要AD0809,D/A轉換則需要DAC0832。那時要想做一個即使再小的項目,沒有一塊比手掌大的板子也是休想的事。幾十年的變化,單片機真的夢想成真了!
未命名-2.jpg (35.93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18-8-22 16:04 上傳
本人現在從事智能電表設計。用的芯片是復旦微的低功耗系列 MCU 33A0xx系列芯片是 ARM Cortex-M0內核的 32位低功耗 MCU芯片,最大可支持 512KB FLASH程序存儲器和 64KB RAM,集成 LCD驅動、 AES加解密引擎、帶溫補的 RTC時鐘、 ADC、以及 UART、I2C、SPI、7816等通用外設接口。特點: •工作電壓范圍: 1.8~5.5V •工作溫度范圍: -40°C ~+85°C •典型工作電流: u典型運行功耗 150uA/MHz u 32KHz下 LPRUN功耗: 9uA u Sleep模式下帶 LCD顯示: 6uA u Sleep模式下不帶 LCD顯示: 3.5uA u DeepSleep模式, RTC走時 +24KB RAM保持 +CPU內核保持: 1.2 uA u RTC Backup模式, RTC走時 +512字節備份寄存器: 0.9uA •最大支持 90個 GPIO,最多 24個外部引腳中斷, 8個異步喚醒引腳 •PDR、 BOR、SVD、低功耗模擬比較器 *2 •內置 LCD驅動電路,支持 Booster升壓驅動,最大可支持 4COM×44SEG/6COM×42SEG/8COM×40SEG •低功耗硬件實時時鐘( RTC),帶有數字調校功能,最高調校精度 ±0.06ppm •AES硬件運算單元, 128/192/256-bit,支持 ECB/CBC/CTR/GCM/GMAC模式 •UART×6,7816×2,SPI×3,I2C×1,均支持 DMA,可編程 CRC校驗模塊 •11-bit低功耗 ∑-△ADC×9CH精度溫度傳感器(精度優于 ±2℃) •帶窗口 CPU的看門狗定時器 ×1,系統看門狗定時器 ×1 •片上可編程高速 RC振蕩器,可配置頻率輸出 8/16/24/36 MHz,出廠調校誤差小于 ±1%,8MHz全溫區變化小于 ±2%
應用領域:國內 /海外單、三相智能電表物聯網相關儀表及通訊模塊智能水表 /熱量表 /燃氣表安防 -煙霧報警器溫度控制設備智能家居 —新風機、凈水器、智能門鎖 QQ:4073462(添加時注明來自51黑論壇,否則不予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