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斷: 52單片機一共有6個中斷源: INTO0--外部中斷0,由P3.2端口線引入,低電平或下降沿引起。 INTO1--外部中斷1,有P3.3端口線引入,低電平或下降沿引起。 T0--定時器/計數器0中斷,由T0計數器計滿回零引起。 T1--定時器/計數器1中斷,由T1計數器計滿回零引起。 T2--定時器/計數器2中斷,由T2計數器計滿回零引起。 TI/RI--串口中斷,串行端口完成一幀字符發送/接收后引起。 52單片機的中斷級別
單片機在使用中斷功能時,通常需要設置兩個與中斷有關的寄存器: ①中斷允許寄存器IE ②中斷優先級寄存器IP 一,中斷允許寄存器 IE
功能: EA-- 全局中斷允許位 EA=1 打開全局中斷控制,在此條件下,有各個中斷控制位確定相應中斷的打開或關閉 EA=0 關閉全部中斷 ET2 定時器/計數器2中斷允許位 ET2=1 打開T2中斷 ET2=0 關閉T2中斷 ES 串行中斷允許位 ET1 定時器1中斷允許位 EX1 外部中斷1允許位
ET0 定時器/計數器0中斷允許位 EX0 外部中斷允許位 二、定時器單片機在使用定時器/計數器功能時,通常需要設置兩個與定時器有關的寄存器: ①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②控制計數器TCON 一,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GATE 門控位 GATE=0 定時器/計數器啟動與停止僅受TCON寄存器中TRX(X=0,1)來控制 GATE=1 定時器/計數器啟動與停止由TCON寄存器中TRX(X=0,1)和外部中斷引腳(INT0或INT1)上的電平狀態來共同控制 C/T 定時器模式和計數器模式選擇位(1為計數器模式,0為定時器模式) M1M0 工作方式選擇位 每個定時器有4個工作方式,他們由M1M0設定 二,定時器/計數器控制寄存器TCON IF1 定時器1溢出標志位 TR1 定時器1運行控制位 由軟件清零關閉定時器1,當GATE=1,且INT1為高電平時,TR1置1啟動定時器1;當GATE=0時,TR1置1啟動定時器1 IE1 外部中斷1請求標志 當IT0=1時為電平觸發方式,每個機器周期的S5P2采樣INT1引腳,若INT1腳為低電平。則置1,否則IE1清0. 當IT1=0時,INT1為跳變沿觸發,當第一個機器周期采樣到INT1為低電平時,則IE1置1,便是外部中斷1正向CPU申請中斷,當CPU響應中斷,轉向中斷服務程序時,該位由硬件清0. IT1 外部中斷1觸發方式選擇位 IT1=0 為電平觸發模式,引腳INT1上低電平有效 IT1=1 為跳變沿觸發模式,引腳INT1上下降沿有效 IE0 同上 IT0 同上 計算定時器的初值問題 52單片機內部有12倍的分頻,假設采用的是12MHZ的晶振,那么12個時鐘周期為一個機器周期,那么此時機器周期就是1us。以定時器1,工作方式1為例。16位的計數器 溢出一次需要計數2^16-1個數=65536。約為65.5ms 如果要定時50ms的話,(65536-50000)/256 轉載到THX (65536-50000)/256 轉載到TLX 公式: THX=(65536-50000)/256 LTX =(65536-50000)/256 定時器的初始化過程如下 ①對TMOD賦值,以確定T0和T1的工作方式 ②計算初值,并將初值寫入TH0,TL0,或TH1,TL1 ③中斷方式,則對IE賦值,開放中斷 ④使TR0或TR1置位,啟動定時器/計數器定時或計數 程序實例 #include<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led1=P1^0; uchar num; void main() { TMOD=0X01; //設置定時器工作方式1(M1M0為01) TH0(65536-45872)/256; //裝初值11.0592M晶振時為50ms數為45872 HL0=(65536-45872)%6; EA=1; //開總中斷 ET0=1; //開定時器0中斷 TR0=1; //啟動定時器0 while(1); //程序停止在這等待中斷發生 } 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 TH0(65536-45872)/256; //裝初值11.0592M晶振時為50ms數為45872 HL0=(65536-45872)%6; num++; if(num==20) { num=0; led1=~led1; } }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如表12.2所示。 表12.2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1)SM0/FE:當PCON寄存器中的SMOD0 = 1時,該位用于幀錯誤檢測,當檢測到無效停止位時,由硬件將該位置"1",該位必須由軟件清零。當SMOD0 = 0時,該位和SM1一起用來設置串行口通信的方式。 (2)SM1:SM1和SM0一起用來設置串行口通信的方式,如表12.3所示。 表12.3 串行口工作方式 關于串行口的4種工作方式和波特率的計算方法我們在后面詳細說明。 (3)SM2:允許方式2或方式3多機通信位。如果SM2 = 1,REN = 1,則從機只有接收到RB8位為1時才將中斷請求位RI置1,并向系統申請中斷。如果SM2 = 0,則無論RB8收到什么數據都會將RI位置1,請求中斷。通過設置SM2的值,可以區分主機和從機,實現多機通信。在方式0時,SM2必須為0,在方式1時,只有收到有效停止位,就將RI置1。 (4)REN:允許串行口接收位。當REN = 1時,允許串行口接收數據;當REN = 0時,禁止串行口接收數據。 (5)TB8:在方式2和方式3,TB8作為發送數據的第9位,其值由軟件修改。 (6)RB8:在方式2和方式3,RB8保存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在方式0,不用RB8。在方式1,如果SM2 = 0,則RB8是接收到的停止位。 (7)TI:發送完成中斷標志位。當1幀數據發送完成時,由硬件將該位置位,請求中斷,響應中斷后,用軟件清零。 (8)RI:接收完成標志位。當接收完1幀數據時,由硬件將該位置位,請求中斷,響應中斷后,用軟件清零。
詳細信息下載word文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