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IEC61215試驗報告
引言3
試驗項目一…3
二 試驗項目二3
三 試驗項目三4
四 試驗項目四5
五 結論10
六.參考文獻10
引言 如何保證光伏組件在戶外使用過程中的長期可靠性和發電量,是光伏業者一直在著力解決的問題,通過權威認證已經成為組件生產企業和光伏電站業主普遍認可的一個基本條件,而光伏認證的核心即為《IEC61215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設計鑒定與定型》等技術標準 本實驗通過對組件進行目測缺陷、濕熱、熱斑耐久、低輻照度下的性能等方法,對組件的電性能與熱性能進行測試,表明組件可以在合理的成本和時間內,能夠承受長時間的氣候暴露。 下面我們對試驗的組件進行標準條件下的IV特性曲線進行測試。 標準測試條件下的IV曲線如下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 
圖1 標準條件下伏安特性曲線 
圖2 標準條件下功率特性曲線 |
試驗項目一 目測缺陷 | | | | | | | | | | | | | 在不低于1000Lux的照明度下,仔細檢查每一一個組件 a.開裂,彎曲,不規整或外表的損傷 b.破碎的單片電池 c.有裂紋的單片電池
d.互聯線或接頭處有缺陷
e.電池互相接觸或與邊框接觸 f.密封不良
g.在電池和組件的邊界之間氣泡或脫層形成連續通道
h.塑料材料表面不潔,
i.引出線端失效,帶電部件外露
j.可能影響組件性能的其他任何情況
對任何開裂、氣泡或分層作記錄\或拍照。這些在后續的試驗中可能會加劇并對組件的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 | 在不低于1000Lux的照明度下,仔細檢查每一一個組件 a.開裂,彎曲,不規整或外表的損傷 b.破碎的單片電池 c.有裂紋的單片電池
d.互聯線或接頭處有缺陷
e.電池互相接觸或與邊框接觸 f.密封不良
g.在電池和組件的邊界之間氣泡或脫層形成連續通道
h.塑料材料表面不潔,
i.引出線端失效,帶電部件外露
j.可能影響組件性能的其他任何情況
對任何開裂、氣泡或分層作記錄\或拍照。這些在后續的試驗中可能會加劇并對組件的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 | 經過試驗觀察,我們發現組件左右留白不整齊,左右邊留白2.2至1.8cm,電池片間距0.2至0.3cm,上邊距1.2至1.4cm,下邊距1.2至1.4cm;組件表面存在著一條反光較強的直線;組件其余表面無裂痕、損傷;互聯線或接頭處無缺陷;電池與電池間無接觸、電池片與邊框無接觸;組件無密封不良;塑料材料表面干凈;引出線端無失效,無帶電部件外露。 | | 1.破碎、開裂、或外表面脫附,包括上層、下層、邊框和接線盒。 2.彎曲不規整的外表面,包括上層、下層、邊框和接線盒的不規整以至于影響到組件的安裝和/或運行。 3.一個電池的一條裂縫,其延伸可能導致超過一個電池10%以上面積從組件的電路上減少。 4.在組件的邊緣和任何一部分電路之間形成連續的氣泡或脫層通道。 5.喪失機械完整性,導致組件的安裝和/或工作都受到影響。 上述都是對組件造成不可逆影響的。 | | 經過試驗觀察,我們發現組件雖然存在著不合規則的排布問題和組件表面存在著多條反光較強的直線問題,其他問題不足以影響組件的電性能與熱性能。 | | 通過分析造成組件表面不合規則的排布問題的原因為層壓得工藝問題,造成組件表面存在著多條反光較強的直線問題的原因為組件經過返修。 | | |
試驗項目二 濕熱 | | | | | | | | |
| | | | a)室溫時,放置組件于試驗臺里。 b)安裝好溫度和濕度監控設備。 c) 1000個小時。溫度: +85C (±2C) ,相對濕度:85±5%。恢復時間2到4小時后
| | a)室溫時,放置組件于烤箱里。 b)設置好溫度。 c) 10個小時。溫度: +85C (±2C) ,恢復時間1分18秒到2分36秒后。 | | 
圖7 濕熱試驗前后伏安特性曲線對比 
圖8 濕熱試驗前后功率特性曲線對比 無外觀檢測實驗中規定的嚴重外觀缺陷。 濕熱試驗前后伏安特性曲線與功率特性曲線對比之后其值相差較小。 | | 無第一個實驗中規定的嚴重外觀缺陷; 最大輸出功率的衰減不超過試驗前測試值的5%; 絕緣電阻應滿足初始試驗同樣的要求。 | | 經過試驗分析,我們發現組件在經歷了10小時85℃的烘烤后,組件的IV曲線與標準條件下的IV曲線相差不大,說明組件的耐高溫能力良好,高溫條件下對組件的壽命和發電量影響較小。 | | |
試驗項目三 熱斑耐久 | | | | | | | | |
| | | | - 將不遮光的組件在不低于700w/m2的輻射源1下照射,測試其I-V特性和最大功率點的電流Imp。
- 在步驟a)所規定的輻照度下,依次完全擋住每一個電池,選擇一個或其中一個,當它被擋住時,短路電流減小最大。在這一過程中,輻照度的變化不超過5%。
c)同樣在步驟a)所規定的輻照度(±3%內)下,完全擋住選定的電池,檢查組件的Isc是否比步驟a)所測定的Imp小。如果這種情況不發生,就不能確定在一個電池內產生最大消耗功率的條件。此時,繼續完全擋住所選擇的電池,省略步驟d)。 d)逐漸減少對所選擇電池的遮光面積,直到組件的Isc最接近Imp,此時在該電池內消耗的功率為最大。 e)用輻射源2照射組件,記錄lsc值,保持組件在消耗功率為最大的狀態,必要時,重新調整遮光,使Isc維持在特定值。在此過程中組件的溫度應該在50℃±10℃。 f)保持此狀態經過5h的曝曬。 h)放置常溫后測量伏安特性曲線。 | | a)將不遮光的組件在不低于700w/m2的輻射源1下照射,測試其I-V特性和最大功率點的電流Imp。 b)在步驟a)所規定的輻照度下,依次完全擋住每一個電池,選擇一個或其中一個,當它被擋住時,短路電流減小最大。在這一過程中,輻照度的變化不超過5%。 c)同樣在步驟a)所規定的輻照度(±3%內)下,完全擋住選定的電池,檢查組件的Isc是否比步驟a)所測定的Imp小。如果這種情況不發生,就不能確定在一個電池內產生最大消耗功率的條件。此時,繼續完全擋住所選擇的電池,省略步驟d)。 d)逐漸減少對所選擇電池的遮光面積,直到組件的Isc最接近Imp,此時在該電池內消耗的功率為最大。 e)用輻射源2照射組件,記錄lsc值,保持組件在消耗功率為最大的狀態,必要時,重新調整遮光,使Isc維持在特定值。 f)保持此狀態經過1h的曝曬。 g)爆嗮試驗結束后電池板表面溫度73℃。 h)放置常溫后測量伏安特性曲線。 | | 
圖9 熱斑耐久試驗前后的伏安特性曲線對比 
圖10 熱斑耐久試驗前后最大輸出功率對比 無外觀檢測實驗中規定的嚴重外觀缺陷。 熱斑耐久試驗前后伏安特性曲線與功率特性曲線對比之后其值相差較小。 | | 重復目測試驗應滿足無文件規定的嚴重外觀缺陷; 最大輸出功率的衰減不超過試驗前測試值的5%; 絕緣電阻應滿足初始試驗同樣的要求。 | | |
試驗項目四 低輻照度下的性能 | | | | | | | | |
| | 確定在25℃輻照度為200 w/m2下,組件隨負荷變化的電性能, | | 在25℃±2℃和輻照度為200 w/m2下,測量組件的電流—電壓特性。 | | 在25℃±2℃和輻照度為200 w/m2下,測量組件的電流—電壓特性。 | | 
圖2 試驗前后伏安特性曲線對比 圖3 試驗前后最大輸出功率曲線對比  圖4 低輻照下伏安特性曲線① 圖5 低輻照下伏安特性曲線② 
圖6 低輻照下最大輸出功率曲線 經過組件在200w/m2的低輻照度下的測試,得到以上IV曲線與參數,我們發200w/m2的低輻照度下組件的開路電壓與最大功率都降低。 按照經典理論--開路電壓應該與試驗前變化不大,試驗后得到的開路電壓為8.7v至8.9v與試驗前的17v相差很大。 按照經典理論--輻照度降低到80%后,最大功率應該為1.279W,試驗后得到的最大功率第一次0.1125W,第二次為0.17W,試驗后得到的數據與經典理論相差很大。 | | 組件在200w/m2的低輻照度下,組件的開路電壓與最大功率都大幅度降低,降低了組件的電性能,對發電量影響較大。 | | 在目測試驗中,我們發現組件的電池片經過返修,且在電池片的表面存在著一條較強的反光線,損壞了電池片負柵。 | | |
結論 經過兩周左右的試驗,我們對組件的進行目測缺陷、低輻照度下的性能、濕熱、熱斑耐久四個試驗。發現組件目測缺陷、濕熱、熱斑耐久3個試驗都是通過了我們的試驗要求,只有低輻照度下的性能不合要求。對于公司產品來說,一個問題就可以判斷產品的優劣,我們在試驗中得出結論低輻照度下的性能不合格,那么這個組件就可以貼上不合格的標簽。
完整的Word格式文檔51黑下載地址:
IEC61215試驗報告.docx
(94.33 KB, 下載次數: 13)
2018-7-14 14:33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黑幣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