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使用的單片機模塊,可取代lcd
什么是 HMI
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的縮寫, “人機接口” ,也叫人機界面。人機界面是系統和用戶之間進行交互和信息交換的媒介, 它實現信息的內部形式與人類可以接受形式之間的轉換。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人機界面。
什么是串口 HMI
串口 HMI 就是設備封裝好 HMI 的底層功能以后,通過串口(USART 232)與用戶 MCU 進行交互,比如 MCU 可以隨時通過 USART 發指令通知設備切換某個頁面或者改變某個組件的屬性。設備也可以隨時通過 USART 通知用戶 MCU 操作者目前觸摸了頁面上的某個組件或者設備當前進入了某個頁面。
串口 HMI和普通顯示屏有何區別,我該如何選型。
對于產品研發者來說,產品研發初期可以選型的接口無非就3種類型:RGB接口,MCU總線接口,串口HMI。
RGB接口:
RGB 接口必須用在帶有 RGB 驅動的 ARM 芯片上,一般的 ARM9 芯片有少許支持 RGB 的,ARM9以上的芯片多數支持RGB.但是此類接口的驅動是最復雜的,對硬件要求也是最高的。詳細的驅動細節這里就不多講了。
MCU總線接口:
MCU總線接口驅動比RGB簡單一些,對硬件也基本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是個MCU都可以驅動。但是顯示速度是個比較大的瓶頸,大多數用戶的 MCU 都是 51 內核或者 stm32 這樣的 ARM7內核。驅動總線接口的屏速度不是很理想。當然 ARM7 內核也有超高速的。但是芯片成本也比較高,用的人也比較少。除了速度瓶頸之外,界面的顯示驅動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也是很頭疼的。總線型接口的屏只提供點陣的操作。圖片,字符等任何顯示內容都是通過取模數據,在屏幕上相應的位置把點陣一個一個的打出來。在此基礎上再來實現人機界面的邏輯。工作量很大。通常情況下,比如做一個英文鍵盤可能開發者就得耗費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制作。 并且后期修改的時候也是相當的吃力。
串口HMI
對于開發者來說,串口HMI是最簡單的顯示方案。首先他跟MCU總線屏一樣對用戶的硬件沒有任何要求,其次。他沒有速度瓶頸,因為界面的顯示是設備內部自己實現的,用戶MCU 只是發送指令,并不需要底層驅動。再次,針對顯示的人機界面的布局和大多數的邏輯(比如界面背景,按鈕效果,文本顯示等)。全部都不需要用戶的 MCU 參與,使用設備提供的上位軟件,在電腦上點幾下鼠標就完成了。制作好資源文件以后下載到屏幕即可自動運行,剩下的就是USART 交互了(運行中用戶MCU通過簡單的對象操作指令來修改界面上的內容)。
串口 HMI雖然是最簡單的顯示方案,那是不是意味著他是最高成本的顯示方案。
如果單純從硬件的生產成本來講,串口 HMI 確實成本要高一點點。但是這里我們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否值得多花這個成本去使用這個先進的功能?第二:除了生產成本之外,研發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您考慮進去沒?研發周期過長導致新產品延期上市造成的損失您考慮進去沒?對于這兩個問題。我們認為這里是沒有絕對答案的,見仁見智,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能否用簡單的語言總體概括一下到底什么是串口 HMI,好讓我可以快速了解他的特性。
不管是 RGB 接口屏還是 MCU 總線接口屏,開發者想要顯示任何內容(注意是任何內容,不管圖片,文字 ,還是刷色)歸根到底,用戶的 MCU 都是在對屏幕上的點進行底層繪制。任何圖形都是用戶在控制屏幕上的每一個點的狀態。直觀的說就是用戶 MCU控制的是屏幕上的點陣。 而串口 HMI 則顛覆了這個應用。對屏幕上點陣的控制現在交給了設備內部的主控芯片。面向用戶的不再是點陣。那是什么呢?你猜對了!是控件。什么是控件?就是串口 HMI 封裝好的一個功能模塊。控件從哪里來的呢?配套的上位軟件里面創建出來的,比如要在左上角顯示一段文本,就在左上角創建一個文本控件,要在右下角顯示一個按鈕,就在右下角創建一個按鈕控件,等等。引入控件操作以后,用戶MCU無需理會一個內容的顯示需要控制哪些點的顯示狀態。甚至是坐標,都不需要在用戶 MCU 里操作。用戶從此只需要關注的是屏幕上的這些控件的屬性。在運行中用戶MCU通過串口指令改變控件的屬性,就可以改變屏幕上顯示的內容。除此之外控件還有觸摸事件功能。就是它被觸摸以后可以主動通知用戶,也可以自動執行一些指令。
|
-
-
串口HMI入門指南.pdf
2018-6-9 12:2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黑幣 -5
814.13 KB, 下載次數: 76, 下載積分: 黑幣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