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en-key低通濾波器設計
一、實驗內容: 實驗原理圖如下, 該電路的轉移函數推導如下: 對節點1和節點2列節點方程如下 由節點(2 )的方程得:  根據運算放大器同相端的關系有:  將上述關系代入節點(1)的方程得: 電路的轉移函數為: 傳遞函數轉化為: 二、實驗目的: 設計一個ωp=104rad/S, Q=1/√2的Sallen-Key低通濾波器。并通過Pspice軟件觀測改變電阻和電容值觀察輸出波形的變化,討論電阻電容值的變化對濾波器性能的影響。初步了解濾波器的設計過程。 三、實驗過程: 利用正反饋結構的RC網絡實現實現的Sallen-Key低通濾波器,電路組成如下圖所示。 電路參數關系如下: 設計一:為了減小元件的分散性,取R1=R2=R, C1=C2=C 取k=2 k=R3/R4+1 取R3=R4=10k ,C1=C2=1nF運行波形如下圖所示; 設計二:為了將電容的比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取R2=βR1, C2=αC1,取α=2,C2=αC1=0.02µF,當k=3,β=3。求得R1=4.08k,R2=12K, R3=20k,R4=10k。 四、實驗結果分析: 首先對參數的靈敏度分析如下
由靈敏度分析可知,R1,R2,C1,C2對中心頻率 p影響是相同的,而R3,R4對中心頻率 p沒有影響,所有參數對Q值都有影響,所以可以通過改變R3,R4改變Q值。 參數掃描確定元件最適值:當R2阻值變化范圍1-15k,變化量3k從圖像可觀測的較適R2值大約10k,參數掃描如圖所示。
可以通過同樣的方法,可得到較適R1大約取30k,較適C1、C2大約為1n,此時輸出波形的通頻帶較寬。此時仿真圖幅頻相頻圖如圖所示。 通過改變R3,R4的比值,可以改變Q值的目的,R3,R4的比值越大,k=1+ R3/R4越大,Q值越大,Q 值的變化影響輸出波形的變化。Q值越大選擇性越好,但通頻帶變窄,可根據實際要求選擇合適的Q值。 本實驗經仿真驗證,當R3/R4的比值在0到2的范圍內變化時,幅頻、相頻特性比較理想,當比值大于2時幅頻、相頻特性開始變壞,振蕩加強,最后波形嚴重失真。 由R1,R2,C1,C2對中心頻率 p的靈敏度是相同的,通過改變R1,R2,C1,C2的值,可以改變中心頻率,R1,R2,C1,C2取得值越大,中心頻率開始變小,并且當C1,C2較大時波形出現失真,改變R1,R2,C1,C2的時,相應的通頻帶也在發生變化。通過實驗可以驗證靈敏度的理論推導是正確的。 取上圖兩個頻點如下, A(9.1648,14.327),B(21.544,1,1610)
可求得滾降為:
完整的Word格式文檔51黑下載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