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6~19日,阜陽師范學院,飛思卡爾智能車安徽賽。
我校飛思隊的光電車、電磁車斬獲一等獎,攝像頭車獲二等獎。
撒花!
讓我們畫個圈圈為指導這個活動的老師們祝福!
讓我們抬起手來為這些做車的童鞋們鼓掌!
同時祝愿進入全國賽的光電車、電磁車取得好成績!
飛思卡爾智能車活動已告一段落,參加完飛思活動,我有了一些新的感觸。
感覺到我校飛思隊有這樣幾個好的特點:
1、團隊成員來自于各個專業各個年級,知識、經驗參差不齊,但新隊員能虛心地學習、老隊員能耐性地講解。活動中,優勢互補,大家很珍惜這個團隊,一起努力,維護團隊的穩定性,為這個團隊的成長而努力。
2、團隊成員學習和活動兩不誤,從團隊成立以來,每屆都有獲國家獎學金的隊員。并且團隊中絕大多數隊員擔任干部。
3、團隊的自學能力很強。我們普通學生(未參加類活動)學是比較基礎的51單片機,而且是理論的,米有什么實機經驗。我們這個飛思隊伍里,前幾屆有王君、余子祥等老一輩的隊員掌握飛思卡爾16位單片機的編程,我在的本屆也有隊員在自學此類東西,一些貌似高深的軟件的精通在我們這個團隊都是很常見的。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拿手的優勢。
4、團隊比較刻苦。整個飛思隊應該是一個比較能吃苦的隊伍,集訓期間,早上8點去實驗室,中午、傍晚就在實驗室下的小排檔吃個簡單的飯,吃完飯后又到實驗室奮斗了。晚上一直干到10點半才回宿舍。調試小車過程中,一遍又一遍,裝了拆,拆了裝,找尋它的最佳狀態。
5、團隊一直在成長。從本屆飛思隊的情況來看,團隊逐步向優而精的方向發展,本屆的飛思車上,跳線、PCB板等東西較往屆車好,團隊成員有很廣的見聞,做的跳線用熱縮管絕緣……
至于參加此活動對我個人的影響,我有這樣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規模上來說,飛思車競賽不如挑戰杯;科技含量上來說,飛思車競賽不如亞太機器人大賽,普及范圍上來說,飛思車競賽不如安徽省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大賽……
但飛思卡爾智能車活動是我校比較成熟的課外科技活動平臺,學校給支持,老師有經驗,團隊有好的傳統,進入飛思隊時有老隊員帶著一起干,新隊員可以很快的找到學習的方向,容易入門。
課外科技活動很多,創業艱苦,活動的經驗基礎難打,活動的門路難找,怎么辦呢?
始于模仿,終于創新!
前段時間,有朋友問我參加課外科技類活動有什么技巧?
我想說,參加課外活動,沒有什么技巧,舍得投資,入門較難,走上正軌就容易了,還是那句話:始于模仿,終于創新!
祝愿所有熱愛參加活動的童鞋獲得自己的進步。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11-7-25 1:29:56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