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子技術的作用 1.1準確采集作物產量 通過GPS技術的定位,傳感器的精準測量,聯合收割機在工作的時候,可以對農作物產量等信息進行及時記錄,并且通過自動運用文本的模式儲存在磁盤中,然后再傳送到計算機中進行相對應的整合與運算,這樣不但有利于數據采集準確性的提高,同時也對農業產業的數據監測體系有所幫助[1]。 1.2檢測病蟲害及作物苗情 將GPS技術應用到農業裝備中,可對農作物的病蟲害特征以及實際生長狀態有所掌握,同時采用定點的方式,也可記錄病蟲害的空間分布,這樣能夠準確地掌握病蟲害的規模,最終完全消除病蟲害帶來的威脅。 1.3建立產量數據和土壤數據分布圖 利用移動式平均法和電子技術可以建立數據圖,準確地測量出各個區域產量之間的變化,然后建立相對應的產量數據分布圖。利用定點的方式,通過已知采樣點,能夠分析周邊土壤的實際情況,并且做好記錄與分析,進行大致數據整合,再通過不同的數學方式進行計算,最終就能夠完成土壤數據分布圖的建立。 2電子技術的構成 2.1數據采集 在農業裝備中電子信息技術數據采集的應用主要包含了產量數據采集、土壤信息數據采集、病蟲危害數據采集以及其余相關數據的采集。以產量數據采集為例,其主要是在聯合收割機上有產量測量裝置系統以及定位系統的裝設。在使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處理的時候,產量測量系統和定位系統就會啟動工作模式,將當時當地的農作物產量連續記錄下來,并且通過文本的形式,將數據記錄并存儲在磁盤之中,再利用磁盤系統,直接導入到計算機之中。通過產量測量系統、定位系統,有利于產量數據采集準確性的提高。 2.2數據分析 針對產量數據分布圖,需要按照連續采樣的方式來獲取數據,盡可能消除采樣中出現的誤差,圖形需要明確地顯示區域性的實際分布情況以及具體的運動變化趨勢,通過低通濾波的方式,將平滑的數據曲面繪制出來。針對病蟲害分布圖,可對苗情、病蟲草害的實際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其無法連續性的進行采樣,同時也不能進行插值采樣,所使用的方式是通過函數來替代曲面,從而實現信息空間的分布。針對土壤數據分布圖,常見的插值方法包含了局部平均插值法和相鄰插值法,在進行土壤數據采集的時候,其數據為非連續的圖樣,要做好修正處理方法的選擇。 3電子技術的應用 通過計算機軟件設計,可以針對農機裝備做好外觀設計,實施構圖,最終生成工程圖,并且通過模擬生產、運動學仿真、設計優化等功能進行仿真的模擬操作,最終滿足提升設計效率,降低成本的要求。同時,也可以針對農機裝備做好查漏補缺的處理,最終滿足設備的實際要求。最終利用制造技術,就可以對農機裝備進行制造、生產和組裝,滿足最大效率和最小投資的要求[2]。在農機智能控制中,農業物聯網系統、無線傳感網監測以及環境監測系統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在現有的機械企業之中實現科研與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并且做好新技術的推廣,加大農業機械新產品的補貼,可促進農業機械行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并能滿足其動力制度的完善。 3.1耕整地機械 將激光技術與耕整地機械相互結合,是目前最先進的土地精細平整技術。通過激光束平面,可將原本常規機械平地之中的人眼目視加以取代,并且將其作為控制的基準,并利用伺服液壓系統,對耕整地的機具進行操縱,可以完成土地的平整要求[3]。 3.2播種機械 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可以利用智能變量播種機科學的分析農田土壤狀況,然后按照數據的分析,結合平整度、土壤墑情和地理狀況等因素,滿足精準變量播種的需求。 3.3收獲機械 電子技術裝備的收獲機配備了作物產量傳感器以及定位系統等信息采集系統,在作業同時,也可以由小區產量數據生成,通過計算機處理,就會形成田間作物產量的實際分布圖,甚至還可以對作物的營養成分含量以及含水量等進行檢測,為田間的管理、灌溉以及施肥等提供詳細的數據[4]。 3.4施肥機械 通過各種測試儀、傳感器的施肥機械配置,可按照不同的土壤養分、土壤類型以及產量水平等,將各種微量元素與有機肥進行相互的科學配比,最終滿足施肥的定位、定量要求。 3.5灌溉機械 在現代化的節水灌溉設備之中,包含了滴灌、噴灌、滲灌等多種設備,其都是與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通過傳感器,就可以感知到空氣的濕度、土壤的濕度,并且,通過事先制定作物生產需水的實際特性,按照不同生育期,不同作物的需水量以及土壤的墑情,通過計算機實施自動化的灌溉控制[5]。 4結束語 隨著農業機械中電子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使得新時代下的農業機械化系統電子信息化技術的新產品開發以及研究都得到了發展,這樣也為精細農業的試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為了能夠提升國際市場中大中型農業裝備的競爭力,我國還需要不斷地推進高新技術在農業機械化服務產業以及規模化農業中的應用,最終讓農業機械電子信息化技術取得跨越式的發展,為未來的使用與市場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