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薦并支持 陜西科技大學 的 李明勇 同學參加由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承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協辦的2010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贏取
據我了解,該同學自強事跡如下:
我叫李明勇,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大山里的一個農民家庭。從我可以記事算起家里的生活就非常艱辛,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起早貪黑的整天勞碌在茶樹園和田里,可我門家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小時候別人家的小孩過年都有新衣服穿、都有糖果吃,可我和妹妹從來都沒有買過新衣服,偶爾親戚把表哥表姐穿舊的衣服送給我們穿,我們也要高興好多天。別人的童年記憶可能是歡聲笑語、無憂無慮的,我和妹妹的童年卻沒有太多的色彩,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幫助爸爸媽媽在田里干活,在家里喂豬做飯了。2002年7月6日父親突然意外辭世,那年我剛15歲,妹妹14歲,爺爺和奶奶剛過70歲壽辰。正在上初二的我,面對家里突如其來的變故猶如晴天霹靂,好多天我都說不出話來。一方面我特別想念離我們而去的父親,另一方面我特別不忍心把家里的負擔全部壓在媽媽身上,我不想媽媽也像爸爸那樣整天勞碌,我很害怕哪天媽媽也累出病來。我提出退學回家來照顧莊稼地和家里,結果被媽媽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媽媽說他們這么辛苦就是為了不想我和妹妹將來也向他們一樣辛苦,她要我必須回去學習將來考大學去山外邊找個工作。后來我回到了學校周內拼命的學習,周末只要一到家我就要把能干的活都干完,我自己偶爾也出去幫別人家做點工掙點錢,我告訴自己要盡力減輕母親的負擔也要努力把書念好。
2006年高考我被陜西科技大學錄取了,家里人都很高興但同時也為學費犯難。我也一直低落了兩個月,上大學的夢眼看就要實現了,可是我們家連路費都湊不出來更別說交學費了。10月9日是陜西科技大學大一新生報道的日子,我沒有錢去西安報道,那幾天我天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我心里很難過但是淚水只能往肚子里咽。就在我前途無望時,好心的縣交警大隊領導聽說了我的事情主動找到我們家,提出交警大隊愿意資助一部分錢給我當學費,就這樣10月26號我懷揣著交警隊資助的3000元來到了陜西科技大學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能上大學,我感到十分欣慰,但是我不得不面對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學費,一年只需要一次,而生活費,卻是每天都必須的。我知道我不可以再給母親增加負擔,因為妹妹正在上高二,還有兩位需要贍養的老人,為了母親,為了我自己,更為了這個家,我必須邊工邊讀。
第一份工作是到商場給客戶送貨,工作了一整天雖然只掙到了30塊錢,但我很開心這些錢在學校就能保證我三天不餓肚子。后來我陸續做過商場促銷、手機卡代理、校園發廣告單等工作,直到2006年12月3日第一筆國家助學金1500元的到來引起了我很多思考。這筆錢讓我的生活暫時有了保障,暫時不用過那種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我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來,每天六點半起床去早讀成了不變的規則。功夫不負有心人,期中考試時我的高等數學考出了全年級最高的滿分。大一第二學期很快就開始了,我又得面臨生活費的問題,2007年3月18日我開始做第一份家教。很快我發現家教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收入豐厚,花費的時間也不多,于是我又找了一份家教,三個星期后我又得到了5份家教的工作。周六周日兩天我同時帶了7份家教,又都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不得不周末早上6點半就趕第一班公交車離開學校,晚上卻坐末班公交回來。有時候趕不上末班車,我就只能走一個多小時夜路趕在宿舍熄燈前回來。每次拖著疲憊的身子躺倒床上,想想自己一天的經歷,心里不免也很酸很痛苦,但想想每月能賺到800多塊錢就又很欣慰。這些錢除了自己吃飯和做家教車費,每個月還能存出400多塊錢,既可以貼補一下家里,也可以攢一點學費。2007年5月18日,愿意請我做家教的家長已經很多了,但我無法全部都答應,就和一個好友成立了一個家教團隊,專門介紹家境和我類似又愿意做家教的同學去做家教賺點生活費。2007年7月16日,我所教的三位高三學生都考上了本科,期中有兩位考上了重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西北大學,我喜極而泣,我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兩位家長也各給我買了一套夏裝來感謝我,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我真正感受到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一諺語的所在意義。
大一暑假假期,我留在學校繼續做家教,平均每天有70元左右的收入。但一次偶然打電話問候母親,意外得知家里由于只有母親能夠下地,家里種的3.4畝地的玉米收不回來,如果降大雨母親一年的付出就要化為泡影,我隔著電話深深體會到母親的那種心酸,我立即給做家教的家長請了假,急急忙忙趕回家里幫忙。知道我家的事后,我高中的幾個好朋友,也趕到我家幫忙收割!2007年7月28日,天氣特別炎熱,也正是是我20歲的生日。沒有蛋糕、沒有禮物、沒有浪漫的晚餐,卻有著4個好友最最真誠的祝福與陪伴,在高達39℃的溫度下,我們搶收了2多畝玉米,這是一個真正富有意義的“弱冠”的日子。一個星期以后,我回到了學校,繼續做家教。整個假期,我掙了2200多元,除了回家的車費和生活費,還攢下了1500元。
大二開始了,我們的課增加了很多,星期六也開了課,每天最少也有6節課,加上有些時候晚上還要上實驗課周日有時還要開設選修課,周末的時間所剩無幾,然而巨大的經濟壓力使得我不得不繼續賺錢,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生家長的幫忙,我順利找到了5份家教,分別在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11點以后上課。周日第四個家教等到結束的時候(9點10分,回學校的末班車8點半),已經沒有了回學校的公交車,我只好選擇走回學校,回學校要經過一段很黑很荒的路,每次到這個地方我都是最怕的。不過既然選擇了走這條路,那么,無論如何,我都要把這條路走下去。
由于學習成績優秀,2007年10月我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加上我自己預存的一部分錢,我順利繳清了大二的學費。這個時候妹妹正在上高三,母親支持不起妹妹的生活費,我一邊打工照顧自己一邊開始不定期的給妹妹匯款。大二上學期,我給妹妹總共匯去了800元。2007年12月份,我的輔導員老師找到了我,問我是否考慮貸款,說實話,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只是我還有一個正在上高三的妹妹,明年她就要上大學了,一次性就得交6500元左右,還有大量的生活費用,我不敢想象我這個家還能承受起這么大的一個天文數字,我問母親的看法,母親在電話里很傷心地說道:要不就不讓妹妹上學了。聽了這句話,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不是為妹妹傷心,我是為母親的那種無奈卻又不得不去做出最最痛苦的決定而傷心,母親當年成績很不錯,就是因為家里窮,母親才走了這么一條路,這條路有多么痛苦,她自己最最清楚,她怎么還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去走她走過的路!我很快做了決定,我提交了助學貸款申請書,很快我的申請得到了批準。我知道家里的經濟情況,如果我不多賺點錢,妹妹很可能面臨輟學,一方面,我積極鼓勵妹妹不要有壓力,努力學習;另一方面,我開始了為妹妹上大學攢錢,我把每月的收入拿出一部分作為存款,大二上期我順利為妹妹攢到了1100元。
大二下期,由于我們的課程進一步加重,我不得不辭掉一份家教。盡管只有4份家教,每個月我還是能夠掙得800元左右。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我家的所在地眉山市和汶川相距不到200公里。雖然家里沒有受到地震的直接損失,可當地交通卻受到巨大影響,我們家的主要經濟作物——茶葉,以前同期價格是每斤1.2元,而08年卻只有0.3元。一個正常人一天大概能采摘35斤,按這個價格,平均每天只能掙10.5元,這連自己的生活費用都不夠,不少鄰居為了減少負擔,不惜將茶樹割掉;只有母親,為了妹妹那一點微薄的生活費,每天在茶地里翻來覆去。我能深深地體會母親的難處,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我先后向妹妹匯去1400元,還為妹妹攢了一筆學費3100元。2008年7月12日,我們放了暑假,期間我順利進入西安盟結教育培訓機構,在那里,我進行了為期20天的執教;2008年8月4日,得知妹妹未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回到家中,為妹妹輔導功課,努力分擔家里的農活;2008年9月初,妹妹上了復習學校,我拿出給妹妹準備的學費1000元,作為生活費并帶上祝福給了妹妹;在得知我的一個表弟今年也上了大學但是家里情況和我們家一樣困窘以后,我拿了1000元來資助他的大學夢。
到了大三接觸的專業課更多了,有一天我突然覺得心里很不踏實,雖然我自己能夠掙到生活費和學費,但是,我卻不知道在這個大學里我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自己的專業知識雖然學的還是不錯的,不過我并沒有感覺到自己在別人面前有什么優勢。假如我自己的大學生活就這樣過去了,那么在畢業的時候我是否能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是否會像其它大學畢業生一樣畢業以后就失業?如果大學四年只上了四年理論課、干了四年兼職,那我的大學和高中又有什么區別?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做點科學研究,先研究單片機這個基礎的東西。做研究是一件很難卻又是十分開心的事情,每當我拿起電烙鐵時,聞到松香的那股氣味,心里總覺得很踏實;坐在電腦旁邊,調試著程序,看著單片機上面的發光二極管、數碼管不停地閃爍,就覺得原來忙碌的生活也可以這么充實。
2009年3月,學院啟動了第三屆“科技創新”競賽,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報了兩個項目“科學探測機器人”和“溫度控制系統”,我們一步步克服驅動、檢測、遙控、通信等相關方面的問題,經過兩個多月,我們的項目完成了。最終,分別獲得了特等獎和一等獎。
科技創新競賽結束后,學院開始了“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選拔工作,由于在科技創新競賽中的良好表現,我也入選了,這就意味著這年暑假我不能回家,不能再外出帶家教掙錢了,我考慮了很久,最終把所帶的家教給辭退了。
2009年7月7號,電子競賽開始準備了,每天早上我們都是8點到達實驗室,晚上11點以后再回宿舍,除去吃飯時間,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泡在實驗室里,我們一起討論每一個AD的電路設計,每一個運放的調節,每一個控制器的調試。記得在調試Max197芯片的時候,連續三天我都忘記了吃午飯,都是同學給我帶到實驗室。我們的汗水是值得的,在最終的比賽中,我們大組獲得了全國二等獎、省一等獎、省三等獎各一項,其中全國二等獎的那項打破了我們學校的記錄。
2009年9月12日,我正式進入了寧鐸教授的實驗室“陜西科技大學陽光電子研究所”,參與陜西省自然基金項目 “陽光輸送機”的研制。2009年12月,我校的第四屆“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正式啟動,我意識到我正在參與研發的“陽光輸送機”這一產品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在征得寧鐸老師的同意后,我們的創業團隊遞交上了作品《西安羿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我們的作品順利通過了初賽、復賽、決賽,并代表學校遞交到陜西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競賽委員會,經過激烈的篩選與答辯,憑借著團隊成員的默契配合,我們最終取得了陜西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
2010年3月,中科院西安某研究所一位專家到陽光電子研究所參觀,對設計的太陽跟蹤系統表現出了高度興趣,并委托陽光電子研究所為其項目“太陽能跟蹤聚光發電項目”設計一套太陽跟蹤系統。作為項目的設計人員之一,我在老師的帶領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設計、調試、安裝,于2010年4月順利完成該項目的測試安裝工作。2010年4月,“陽光輸送機”項目遇到的新的問題,太陽光聚光以后的溫度高達150℃,而傳輸太陽光的光纖的熔點在卻遠低于這個溫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后設計了3種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測試發現,聚光后的太陽光溫度下降到50℃左右,較為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陽光電子研究所的一年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兩個老師寧鐸老師和黃建兵老師,他們不但給了我鍛煉的機會,還非常關心我的學習、生活。在得知我的家庭情況以后,寧老師先后資助了我3000多元生活費。而我也更加努力地學習,在整個項目的設計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先后遞交了5個發明專利申請,并發表了論文2篇。
2010年6月,由于在大學期間的表現,我被評為陜西科技大學“優秀畢業生”;而我的畢業論文“陽光跟蹤系統的硬件設計”也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此外,我還獲得了研究生的保送資格。
2010年9月,在清華大學第5屆“環境友好科技競賽”中,我們的作品在1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三等獎(該類作品總獲獎數7件)。
2010年11月,在陜西科技大學首屆“感動科大”的評選活動中,憑借著在大學本科期間的感動事跡,我順利入選了感動科大人物。
2010年12月,在西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我負責的創業項目策劃在決賽中獲得銀獎,并順利成為創業孵化項目,獲得了10000元的創業資助。與此同時,我的研究生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我一定會取得豐收,以報答關心過我的親人、老師和同學,報答培養我的母校,回報社會。
|